中国经济网北京4月28日讯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4月28日联合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蓝皮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称,研究团队深度调研分析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具备建设国际消费枢纽的需求和基础。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世界级的超大城市群,常住人口逾8000万,2021年经济总量超过12万亿元人民币,消费市场巨大,扩大内需、畅通国内大循环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着力点。其中,2021年,广东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42万亿元,连续39年位居全国第一;香港是世界著名的贸易中心,澳门是世界级的旅游休闲中心。庞大的市场规模、高水平对外开放、强劲的制度创新等优势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消费枢纽奠定了基础。 《报告》从三个层面进行了研究论证。首先广、深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将支撑大湾区深度参与“双循环”。《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支持广州、深圳等基础条件好、消费潜力大、国际化水平较高的城市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形成具有国际水准和全球影响力的消费中心城市群,推动国际品牌集聚。
与此同时,广、深两地对于建设国际消费中心亦有清晰的规划:《广州市商务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至2025年“十四五”期间,广州市将锚定“双循环”发展目标,对外进一步提升进出口贸易水平,对内则着力拉动内需增长,促进广州市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深圳市商务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了2025年、2030年、2035年三个阶段发展目标,为深圳建设成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谋划了具体路线图。
其次,数字经济将赋能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新消费业态、新消费模式成为助力经济发展,拉动国内消费的重要引擎之一,数字经济的发展也彰显了大湾区消费升级的新阶段。 广、深,位于我国城市数字经济竞争力第一梯队。广东数字经济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近一半,规模居全国第一。2021年,广州名列第二批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名单,成为广东省继深圳之后的第二个入选的城市。按照规划,广东要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将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设安全高效的数据要素市场,带动数字湾区的建设,为大湾区建设提供新的机遇。
此外,现代流通基础设施网络拓宽大湾区消费市场。硬联通基础设施让要素可达性和效率更高,软联通让要素跨境流动更加畅通,助推粤港澳大湾区发挥港澳的国际化资本市场优势和珠三角的产业链及市场空间优势。以中欧班列为例,作为产品出口欧洲的常态化物流方式,其已成为广东打造立体化国际物流网络的“骨架”之一。随着海陆空港网络体系的加快形成,物流供应链中的“堵点”逐渐畅通,各贸易通道有效贯通,推动市场向腹地纵深辐射,进一步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消费枢纽建设。(岚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