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两年,一场关于“标准化”的国际盛会如约而至。6月9日上午,2023青岛国际标准化大会在青岛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来自国内外的300名嘉宾齐聚一堂共话“标准化支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共谋可持续发展良策,凝聚全球标准化发展共识。大会期间签署双边标准化合作文件,促进双边经贸往来,还发布了《标准化支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青岛宣言》等,一次高水平、高标准、高质量的标准化国际盛会引发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2023青岛国际标准化大会,深入探讨国际标准在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促进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国际标准资源交流,吸引、汇聚更多技术、人才、项目等各类创新要素。
本届大会汇聚了来自全球标准化领域的高级别专家,参会嘉宾可谓大咖云集,既有ISO、IEC等国际、区域标准化组织负责人,又有包括两院院士、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等组织机构的专家学者,还有来自国内外的标准化领军人才、行业领袖等,聚焦高质量发展与绿色低碳转型国际标准化工作,分享各自领域的标准化工作成果和经验。
开展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项目建设行动
近年来,青岛国际标准化大会多次举办,为推动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发展注入新动能,青岛标准化建设取得不俗成绩。
青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一级巡视员高善武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青岛国际标准化大会是国家标准化领域规格最高的国际盛会。从最早获批创建技术标准试点城市,到率先在全国城市中提出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再到前瞻性地打造国际标准化高端会议品牌,青岛标准化工作已经走在全国前列。
据介绍,在推动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中,青岛一直在寻求新突破,青岛国际标准化大会则提供了良好契机,搭建起了国际标准化高端交流合作平台,持续推动企业先进技术和创新模式写入国际标准,形成具有国际水平的“青岛标准”,不断提升青岛对外开放合作水平。
高善武介绍,近年来,青岛市有关企事业单位参与国际、国家标准制修订数量明显增长,重点领域国际标准不断在突破。据不完全统计,2018至2022年5年间,全市制修订国际标准101项、国家标准1108项,同比2013至2017年分别增长55.38%和211.24%。承担国际和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组织秘书处25个,占全省47%,居计划单列市第一。国际标准化技术组织专家65人,全国标准化技术组织专家488人,均居全省第一。
青岛市标准化工作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极大地提升了青岛在行业和产业领域的标准“话语权”和企业核心竞争力。
尤其是在家用电器、工业互联网、橡胶轮胎、高速列车、海洋生物等重点领域,搭建了突破国际标准的制修订体系。譬如,海尔集团牵头制定的IEC63169:2020《家用和类似用途制冷器具食品保鲜》国际标准为全球消费者提供了一把通用“标尺”,欧盟直接引用发布了ENIEC63169:2020,推动了我国家电产业的国际化进程;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印尼雅万高铁等国外大型建设项目运用中国技术标准,推动中国产品和服务标准“走出去”。
据悉,目前,青岛市承担国家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15类、90个,建设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2个(家用电器、青岛军民融合),项目类别和数量均居全国同类城市第一,承担省级试点151项,立项三批市级试点258项,形成了国家、省、市三级梯次完备的试点示范项目体系。2020年,城阳区政府承担了首批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综合试点,发布《青岛市基本公共服务综合标准体系框架(试行)》,涵盖教育、卫生、养老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10个子体系1100余项标准,成为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标准“百科全书”。
经过多年的努力,青岛已经形成推动形成先进性标准评价领跑体系。目前,青岛市有 8310家企业累计上报54892 项标准,涵盖111286种产品,其中国家标准2231个,行业标准1504 个。在装备制造、家用电器、服务业等重点领域有69家企业的122项企业标准开展了国家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试点,占全省参与总数的30%。4批次29个企业标准和团体标准被评为先进性评价“青岛标准”,推动青岛市标准化协会、青岛市现代服务业联合会等社会组织团体标准建设。目前,青岛已经形成了标准自我声明公开监督、企业标准“领跑者”、青岛标准先进性评价、团体标准培优的先进性标准评价领跑体系。
搭建高能级标准国际化交流合作平台
青岛国际标准化大会是在我国组织举办的高规格、高水平国际标准化盛会,大会搭建了国际标准化高端对话平台,提升了国际标准化活动影响,促进了国际标准化交流互鉴,凝聚了国际标准化合作共识。
ISO秘书长塞尔吉奥.穆希卡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大会为世界提供了共同对话的机会与平台,ISO不仅关注已有标准,还通过包容、透明的工作方式,协调一致,与发展中国家进行合作,研究新的标准。
大会的成功举办,提升了青岛的国际影响力,留下了“青岛印象”,大会效应持续释放。据介绍,2017、2019年,分别以“标准让城市更加智慧”“国际标准与第四次工业革命”为主题,共有51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700多名代表出席论坛。
2021年,论坛改为大会,并升格为山东省政府和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委)联合主办,以“标准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三届大会(论坛)累计有102个国际、国外机构参加,中国与欧洲标准组织、法国等9个与会区域标准组织和国家标准化机构签署双多边合作文件,标准化朋友圈不断扩大,有效地促进了青岛标准国际化进程。
青岛国际标准化大会始终高度重视国际标准化能力提升合作。2017年,市政府与国家标准委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签订《关于建设国际标准化培训基地(青岛)三方行动计划》,青岛成为ISO在中国的首个培训基地,为发展中国家政府标准化官员提供免费培训,目前共举办24期ISO培训班。来自东亚、南亚、中亚、东欧以及中国共有39个国家的2979位专家参训。同时国际标准化培训基地(青岛)还建设国际标准化培训专家库、开发国际标准化培训课程体系、建设培训基地官方网站、开展中德充电桩重点标准比对项目研究等,为协力提升中国标准国际化能力和水平做出青岛贡献。
大会吸引国际标准化机构纷纷落户青岛。2018年,青岛市获得ISO同意设立“青年学者奖”,表彰为标准化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青年学者,获奖者获得前往ISO总部参与标准化工作的职业发展机会。同年,德国电子电气信息技术协会设立青岛代表处,为国内有关部门、机构和企业提供高水平的国际标准咨询服务。青岛市标准化研究院与美国保险商实验室(UL)组建我国第一个UL中国区家用电器领域标准技术工作组,推荐5位专家在家电、VRAR、自动驾驶、机器人、雷达等领域实质性参与UL标准的开发、制定和更新,在国际舞台发出青岛声音。
搭建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平台,助力国际国内双循环
为更方便快捷的获取国外最新技术法规的实施情况,青岛WTO/TBT通报咨询中心应运而生,为青岛开展通报预警、评议、咨询、研究搭建起更加广阔的TBT应对平台。
2022年8月,为服务上合示范区国家战略,青岛市市场监管局等单位签署四方《推动标准化与技术性贸易措施服务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合作备忘录》,通过政府、企业、研究机构的多方合作,对内可促进与国际标准接轨、助力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对外可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争取国际规则话语权。
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技术审评中心副主任刘树文表示,青岛国际标准化大会为标准化赋能上合示范区绿色低碳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为上合示范区提供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绿色低碳发展方案,为上合示范区绿色低碳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让标准化成为上合示范区发展的强大动力。
随着更高能级平台的打造,青岛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者、探路者,必将聚集更多的资源,聚合更强的“标准”力量,持续推进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提供技术标准支撑。 (中国经济网记者 苏兰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