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商家打着健康瘦身等旗号,推出五花八门的代餐食品。在火爆市场下,代餐食品营养不均衡、添加违禁成分、虚假夸大宣传等乱象也屡屡发生。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建议尽快出台国家强制标准,强化监管,规范代餐食品市场,保障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6月13日《法治日报》)
近年来,随着健康饮食、减脂瘦身等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以低热量、低脂、饱腹感强等为标签的代餐食品日渐火热。“服用代餐让你节后不超‘膘’”“体重增了,让代餐粉‘接管’一日三餐”……电商平台上类似的广告宣传屡见不鲜,部分商家极力营销代餐食品的减脂瘦身功效,甚至打出可完全代替全日膳食的口号,对消费者进行消费暗示和诱导。
真有此等奇效?非也。且不说当前市面上的代餐食品大多营养配比单一,难以满足个性需求,质量良莠不齐、添加违规有害成分、虚假夸大宣传等问题,让代餐食品屡陷争议。生活中,也不乏一些人过度依赖代餐食品,结果身体亮起了红灯,甚至健康遭受严重损害。例如,此前曾有媒体报道浙江一名女大学生食用通过微商购买的代餐粉和代餐饼干,半个月后出现腹胀等不适,后医院确诊为肝小静脉闭塞,最终不得不进行肝移植手术。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可以说,代餐食品滥用不仅影响消费者“舌尖安全”,甚至正成为新的“健康杀手”。
健康无小事,食以安为先。代餐食品也是食品,并非不能食用。在火热需求之下,如何守住安全底线,让其成为生活有益补充,既是市场命题,也是民生考题。那么,处于成长期的代餐食品市场鱼龙混杂、乱象滋生,问题在哪?缺乏统一标准被认为是其中的一大病灶。对此,专家建议,应出台国家标准为生产监管提供准绳,从源头把好质量关。无规矩不成方圆。给代餐食品生产经营定标准、立规矩,让其营养成分、含量清晰可见,消费者才能买得更安心、吃得更放心。
在严把质量关的同时,也要当好“监管员”,站好“宣传岗”。强化监管规范代餐食品市场,对行业乱象进行“大扫除”,对不法商家、生产企业和问题产品加大打击惩治力度,同时加强健康知识普及,引导消费者科学认识代餐理念,理性使用代餐食品。代餐食品安全有质量,且被人们科学认识、正确使用之,才能真正成为健康管理的好帮手。(张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