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今年暑期,一些原本对公众免费开放的博物馆,其网络预约名额却被“黄牛”抢占,并以高价倒卖。媒体记者在国家博物馆外随机采访了30位游客,发现只有2人是通过正规渠道预约成功的,而其他28位都是通过找“黄牛”花钱买的参观名额。
从歌星演唱会到体育赛事再到医院看病挂号,不少领域“黄牛”出没,已成顽疾。近年来,各地博物馆、旅游景点等热门文旅场所推行预约购票制,“黄牛”们嗅到“商机”,炒票牟利,扰乱了正常票务秩序。
“黄牛”之所生也,既有门票供需短期失衡的原因,也有“黄牛”作案手法隐蔽、技术不断“转型升级”的原因。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前不久办理的一起“黄牛”倒票案,让人见识了“黄牛”倒票的“技术含量”——某公司技术员李某在购买一些底层数据和代码后,研发出一种抢票软件。王某和张某得知该软件可以抢到一些热门景点的参观预约票后,就与李某商量合作抢票,并对外出售牟利。景点放票前,他们把姓名、身份证号等信息导入游客数据一栏,通过软件自带的接码平台提前收到验证码。等到官方放票时,一秒钟之内就可锁定成百上千的号源。之后他们再招揽真正的游客,通过退票、抢票,将预约票高价售出。
虽然“黄牛”倒票有技术加持,但正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只要抓住关键点,以技术手段反制“黄牛”其实并不难。比如,四川成都博物馆为防止“黄牛”倒票,升级购票系统,增加分时段预约、不定时放票、爽约限制、退票不回库等功能,同时,还加入智能筛查功能,限定每个账号的单日、每周和每月的预约次数,一旦出现账号异动,系统立即自动封禁。通过技术手段防“黄牛”还有不少思路,如建立动态验证码、实行多重验证、升级web应用防火墙等,拦截恶意抢票。
不过,以技术手段防堵“黄牛”毕竟是被动之举,要从根本上彻底清除“黄牛”乱象,还需要更有力的举措。需求决定市场,“黄牛”也是因需求而生。热门文旅场所存在门票供需矛盾,这是“黄牛”存在的根本原因,若化解了这一矛盾,“黄牛”无处附着,自然就消失了。基于此,热门文旅场所应加强智慧化管理,最大程度释放场所的承载量。比如,调整预约机制,让游客错峰参观,利用技术手段更精准预判和监测客流量,根据接待能力分时段动态出票等。一些地方的博物馆通过增加夜场、打破“周一闭馆”惯例等方法增加承载量,也是可取的路径。
文旅资源有限确为导致门票供需矛盾的主因,但另一个重要原因也不容忽视——预约购票制。文旅目的地实行预约购票制,便于管理方提前知晓客流情况,更好引流、限流,有利于保护景区环境,降低运营成本。但实践中,预约购票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预约购票让游客处于被动境地,他们不能确定何时预约成功,影响出行安排。这对于不熟悉目的地情况的外地游客来说尤其不友好。而预约购票的“不友好”却给“黄牛”制造了“好机会”,一些热门景点场馆因长期处于门票预约难状态,成了“黄牛”倒票的“重灾区”。
正是由于存在这样的问题,社会上对于取消文旅场所预约购票制的呼声渐高,这也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去年7月,国家文物局下发通知,提出各地博物馆要合理实施预约、限流、错峰等措施,强调要因地制宜、科学研判,优化调整门票预约制度。文化和旅游部也发出通知,要求各景区及时应对市场需求变化,优化预约措施,实施科学管理,不搞“一刀切”。前不久,上海文旅部门发布公告,全市除部分热门景区和文旅场馆需实名预约外,其余A级旅游景区及场馆全面落实参观免预约举措。另外,浙江、湖北、江苏、北京等省(市)也在推出改革措施,部分取消或优化调整门票预约制度。
“黄牛”就像文旅市场的“寄生虫”,要清除他们,最根本的办法是市场自身不断进行自我完善,不给他们提供寄生的环境和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