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晚,涉毒艺人宋冬野在演出被举报致取消后,发文“喊冤”,情绪激动。文中诸多观点引发巨大争议,遭到众多网友的批评和反驳。
12日,宋冬野的微博账号被禁言。在此之前,他曾用过激言语回复网友评论,目前已被删除。
宋冬野,1987年生,曾活跃于内地歌坛。2016年因吸食大麻被北京警方控制,此后逐渐淡出人们视野。
微博长文中(全文见文末)的争议主要为以下几点。
一直将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上,大喊“冤枉”:
“有的时候,我会觉得自己冤枉,我没有杀害缉毒民警,也恰是缉毒民警告诉我,吸食毒品属于违法行为,贩毒才是犯罪行为,吸食毒品是受害者,不是加害者。”
用错误的逻辑掩盖自己的过错:
“哪有什么无需就无供。在毒品这件事上,‘供’一直单方面创造着‘需’!杀人的一直都是贩毒者,不是我!”
以艺人工作不好干为由,为吸毒找借口:
“艺人这个行业是抑郁症和精神疾病的重灾区,而往往就在这种最无助最绝望的时候,贩毒者有预谋的出现了...谁能扛得住这个被伪装成糖的毒药呢?”
从质疑“为什么自己的演出被取消”,到质疑法律公正:
“到底是相关法律法规算数,还是个别人只言片语的举报算数?”
“为什么在‘三年禁演期’过去又两年后,还要禁止我演出?如果恶意举报的‘群众’会左右法律的公正,那么买了票等着看演出的观众和音乐爱好者又算什么?”
对以上几点,众多网友进行了反驳和批评(宋冬野曾在部分评论下过激回复,目前已经删除)。
首当其冲的,是其“受害者”的言论。
禁毒民警是公安队伍里最危险、牺牲最多的警种之一,2017年以来全国有30余名禁毒民警牺牲、60余名禁毒民警负伤。与毒贩交锋中,受伤、流血是家常便饭,这些伤痕,成为一道道无法抹去的“勋章”。
有网友引用2020年7月 中国警方在线的微博,指责其言论不负责。“在这条罪恶的利益链上,吸毒者也是一环。特别是一些知名艺人缺乏自律自重,没有负起公众人物应有的责任,那些为吸毒而花出去的钱都变成了毒资买了子弹,打在了缉毒警的身上!”
没想到,宋冬野随后竟回复,“觉得(委屈)”,被网友截图(目前这条回复也被删除)。
这则回复以及宋冬野此前的言论,使得不少网友、媒体站出来呼吁对涉毒0容忍,尊重、珍惜缉毒警察用伤痛、生命换来的禁毒成果。
除此之外,还有网友针对其“艺人苦”的言论进行反驳。
其实大多数网友都持有相似的态度,即“可以重新做人,但别想再当公众人物”。
事实上,据观察者网此前报道。2016年涉毒事件之后,宋冬野的音乐工作并没有停止。今年3月,他还在北京办过演出。
9月初,中央宣传部印发《关于开展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要加大对违法失德艺人的惩处,禁止劣迹艺人转移阵地复出。规范明星广告代言。提高准入门槛,规范艺人经纪。严格执行演出经纪人资格认证制度。研究制定演员经纪机构、网络表演经纪机构等管理办法。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强化职业道德委员会职能,积极开展道德评议,及时对违法失德人员和纵容违法失德行为的经纪公司、明星工作室进行行业抵制和联合惩戒。
“共青团中央”微信公众号12日发文称:
大家不是不让他工作,而是不希望他以偶像和公众人物的身份出现在大众面前。涉毒的艺人,他们可以戒毒,可以去做其他的工作。但作为公众人物,他们的吸毒行为不只是个人恶习,更会在传播中被放大,尤其会对青少年的防毒意识产生负面影响。如果吸毒艺人可以复出,那些长眠地下的缉毒警察该怎么“复出”呢?对沾染毒品的公众人物说不,拒绝对毒品一切形式的美化和洗白!
附:宋冬野微博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