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清澈的中张家巷河
发布时间:2020-06-05 15:23:00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杨晓冉  点击:391次
 

  今年3月,苏州古城区被填没了半个世纪的中张家巷河恢复开通。这一新闻引发众多媒体关注,也激活了我与老伴对这条河流几十年的记忆。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苏州城区人口剧增。为了增加人流车流的通道,满足建新校、办新厂的土地之需,苏州先后填没了20多条城中河道,中张家巷河就是其中一条。当时这一无奈之举,却带来了河水黑臭等众多环境问题。如今,这些填河终于重新疏通。“重生”后的中张家巷河,是苏州古城区通往环城河的重要通道之一。从此,环城东河的清水可以直达城中干流,环城河中的游轮也能驶入平江河,整个平江历史街区因此水活了、河畅了、风景更美了。

  我们迫不及待地前往那里“探亲”——美丽的中张家巷河陪伴着老伴度过童年和少年时光。婚后,我也曾无数次来到中张家巷6号的岳父母家。

  我们在停车场下车,冒着霏霏春雨,跨过平江河上的石桥,右拐十数米,便望见魂牵梦萦的中张家巷河。碧绿的河水与岸边的垂柳、斑驳的石拱桥相映成趣。老伴禁不住喃喃自语:“啊,真的是‘重生’了!”

  中张家巷6号也称新建里。1955年,我离开老家海门赴外求学,于上世纪60年代初与出生在这里的妻子结缘。中张家巷走出过不少栋梁才俊:专家、学者、工程师……他们都是喝着中张家巷河水长大,苏州的水文化滋养着他们成为各自领域的佼佼者。

  我将中张家巷河“重生”的喜讯和照片发到微信的亲戚群里,马上得到大家的热烈回应。大舅哥回忆起当年在中张家巷河中的小船上买西瓜、菱藕的趣事。他是浙江大学光学系的教授,退休后随子女住在国外。85岁的他说:过一段时间,一定要回来看一看中张家巷河。如今做了大学教授的小舅弟,中学时曾从中张家巷河游到相门环城河,他急切地询问:现在还能在中张家巷河游泳吗?

  他们都提到:如果姆妈能看到中张家巷河“重生”就好了!姆妈是我的岳母。她在世时,常常提起中张家巷河和那时黑臭的河水。她听说很多河流经过治理都由黑变清,便问我:平江河中的臭水能不能变清?中张家巷河能不能再开通?当时我在苏州日报当记者,采访之余请教过市水利局的一位资深工程师。他说,苏州老城的地下排水道,是从传统的砖砌阴沟逐步改造而来,其水泥管道并不粗壮,而且只是主支干道,如要铺到小巷深处千家万户,便会危及小巷两侧的老屋,只能作罢。他又介绍,因修路、建设等原因,苏州有过三次填河高潮,使内城河道与环城河纷纷断流,加快了留存河道的黑臭化。“在目前条件下,实在想不出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一难题!”

  我只得将这个意思转达给岳母。她听了很难受,轻轻地说:“水可是苏州的根啊……”虽然说得很轻,我却听得真切,心里隐隐作痛。

  岳母上世纪80年代离世。她享受到了改革开放初期的成果,6个子女个个生活幸福美满。然而苏州的水环境尚未改观,她可能也带着一丝遗憾吧。

  姑苏城,因水而生,遇水而荣,水养育了一代代姑苏儿女,让苏州这座城不断绽放光彩。可以说,水是苏州的命脉,也是苏州的“根”。近年来,苏州市委市政府竭尽全力要留住这“根”——投入巨额资金改善水环境。望着眼前的中张家巷河,我想起前不久与友人游赏平江路的情景:两岸杨柳依依,花红叶绿;微风吹拂,水波不兴;阵阵馨香飘来,让人忍不住尽情闻嗅。俯身探看,河水清澈,竟有小鱼儿在水草丛中游弋,鱼翔浅底,令人心醉。显然,那位老工程师心中的难题,现在已经解决了。

  那位同游平江路的友人,是我在苏州日报工作时的年轻同事,如今已成一名资深记者。他告诉我,为了根治黑色水体,除了截污治污,政府还花大力气开通了两条从长江引水进太湖、阳澄湖的通道,再由两湖贯通环城河。在水进入古城区河道前,还采用湿地净化等技术,提高江、湖水的水质等级和活力,这样水中才会有水草和小鱼。他还告诉我,被填没河道的“重生”,比引江济湖的工程还要难,如中张家巷河就因“拆迁难”而拖延近十年。然而,水活才能水美,人们决心已下,一定要还苏州一城清水。

  在新时代里,苏州人用开拓创新的决心和绣苏绣的细心,寻回了水清、水活、水美的胜景,寻回了“小桥流水”“人家枕河”的乡愁。

  夹着细雨的微风迎面吹来,触肤有点轻微的凉。但是,我的心中却是暖暖的。是啊,把“根”留住,苏州的明天一定更加美好!

沈石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