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张家港—— 整治生产岸线 守住生态家底
发布时间:2020-06-30 16:01:00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杨晓冉  点击:293次

张家港湾是长江入海前的最后一道大湾,这里一度遍布码头和养殖场、工厂,环境堪忧。

不到一年时间,通过整治提升、生态修复,张家港湾的生产岸线正在变为绿意盎然的生态岸线,那道美丽的绿色岸线又回来了。

万里长江奔流入海,最后一道大湾在江苏苏州张家港。张家港湾,也就有了“江海交汇第一湾”的美称。不过,张家港湾一度遍布码头和养殖场、工厂,环境堪忧。

初夏时节,记者来到张家港湾,眼前是一派绿意盎然的景象:碧绿的草地、茂密的芦苇荡、茁壮的防护林……“去年10月还不是这样子,周边环境没有现在好。”一位市民说。

不到一年时间,张家港湾变化为何这么大?

清退沿江低效码头企业,推动江滩湿地修复

张家港通江达海,因水而生,依港而兴。港湾起点是老沙码头,最兴盛时1.53公里的岸线密布着8处建材码头、7万平方米堆场。

在张家港永兴村,69岁的村民方金付这样描述儿时的记忆:岸线就像一张延绵不绝的绿毯,江水退去,江滩上爬满了螃蟹,鸟儿叽叽喳喳叫个不停……

过去,方金付家就在江边,每到夏天,一有时间他就和小伙伴去江边挖野菜、抓螃蟹。但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江边建起了造船厂和大大小小的码头,很多村民在江滩搞起了养殖,江边的环境慢慢变差了。

清退沿江低效码头企业、拆除违章建筑、清理畜禽养殖户、推动江滩湿地修复——2019年下半年开始,大规模清退行动在张家港湾开展。张家港市市委书记潘国强说:“张家港湾生态提升工程全面启动,将现存沿江9公里生产岸线调整为生态岸线,还江于民。”

2019年,永兴村启动沿江大环境整治和人居环境整治。“我来带头!”方金付第一个拆除自家违章建筑,第一个清退自己的畜禽养殖场,第一个签下了动迁协议。为支持张家港湾建设,方金付和家人搬离生活了几十年的老屋。“我也舍不得老屋,但这样也是为了我们家乡更美!”方金付说。    

“长江岸线的确是寸土寸金,但要是都开发了,子孙后代怎么办?无论付出多大代价,都得守住生态家底。”潘国强说。

推进生态修复,开启“换装模式”

生产岸线整治完毕,这片广阔的沿江地带该如何修复?

张家港市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韩卫说,所有建设都围绕绿色生态展开。在江边,几处小屋引人注目,里面展示着张家港湾建设历程。这些小屋用3D打印技术建成,一张图纸、一部电脑、一台3D建筑打印机和几个工人,就建成了一栋栋绿色建筑。

去年以来,张家港湾实施江堤改造、江堤外侧环境整治、船厂清理整治及景观绿化等整治提升工程,全力打造沿江最美生态岸线。九公里观江生态廊、湿地观鸟站、百米迎江画廊……随着生态修复工程开展,张家港湾也开启了“换装模式”。

生态好不好,看鸟儿就知道。每隔两个月,来自苏州湿地自然学校的鸟类调查员周敏军都会到张家港湾对面的双山岛观测鸟类。今年4月25日,他发现有3只体型娇小、活泼好动的鸟儿在江滩芦苇荡嬉戏,根据经验,他认出这是震旦鸦雀。“震旦鸦雀是濒危物种,对环境要求很高。它们能出现在这里,说明这里的生态真的好起来了。”他说。

“芦苇荡茂盛起来了,江滩上螃蟹多起来了,长江又美了。”方金付说。闲暇时,他喜欢去老屋那边走一走、看一看,江水清澈了不少,岸边还新种了不少树……

生态红利成发展红利,小村庄迎来新机遇

长江岸线变绿了,周边村庄也迎来了发展新机遇。随着张家港湾生态提升工程实施,永兴村着力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打造以江畔风光为特色的生态景观村落。

“这半年多来,村里变化可大了。”永兴村党总支副书记郭春忠说。他特意把记者拉到村口,在这里,一个包含农家乐、采摘园、民宿区的生态园已经建成。长江沿岸生态好了,也给村里带来了机遇。目前,村里成立了公司,准备建一个田园综合体,把张家港湾建设带来的生态红利转变为富民增收的发展红利。

村民李雪军曾是江滩边的养殖业大户,每年产出上万羽长江老鸭,养殖采用的是土办法,基本不用投喂,只等江水退潮后,把鸭子赶到江滩觅食便可。

随着张家港湾养殖业的清退,没法靠老办法挣钱了,但李雪军脑子转得快,今年,他在村里承包土地种起了葡萄,接下来,他还打算在村里办农家乐。“原来的土办法养殖虽然成本低,但不可持续。如今吃的是‘生态饭’,发展前景好,我们也更安心了。”李雪军说。

在张家港湾最东头,30多年来,这里曾是海宏海工船厂的造船基地。如今,所有工业设施都已拆除,只剩下两个高大的龙门吊。这里正在建设一个工业遗址记忆公园,这两个龙门吊也成了记忆公园的新地标。

海宏海工船厂总经理李晓阳从小就在长江边长大,对长江也有特殊情结。这几个月一有时间,李晓阳就会到长江边走走,走到造船厂原址时,他时常感慨:“我们的长江岸线,真美。”

本报记者  王伟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