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工作开展以来,仍然存在无证无照的一些个人和组织在线上违法违规开展学科集中培训、线下培训违规转线上培训以及隐形变异培训问题。
2月28日,红星新闻记者获悉,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有关负责人针对上述问题表示,《“双减”意见》印发以来,各地大力推进校外培训治理,取得初步成效。但是,一些地方出现了培训机构由“地上”转入“地下”,改头换面,以“高端家政”“众筹私教”“游学研学”等名义违规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的隐形变异问题,严重干扰政策执行,影响治理效果,人民群众意见很大。
据介绍,“双减”工作启动不久,教育部便注意到了这一问题,迅速做出部署,2021年9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坚决查处变相违规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问题的通知》,明确了7种隐形变异学科类校外培训情形,指导各地统筹运用好挂牌督学、社区网格员、随机抽查等方式,明确合规要求,建立辨别机制,把准变异形态,落实属地管理,坚持露头就打,强化监管执法,去年各地共发现查处隐形变异违规培训问题2200多项,今年寒假共查处以“一对一”等方式违规开展培训行为1042人次。
该负责人表示,同时,教育部门常态开展线上巡查,着力消除监管盲点。建立了日常巡查制度,在巡查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的基础上,逐步扩大至网络公司、网络平台等,形成问题线索动态库。约谈平台企业,压实平台主体责任,督促平台通过发布专门公告、升级审核机制等方式,主动清理下架违规培训内容及广告。
该负责人透露,下一步,教育部门将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坚持系统治理和依法治理,将治理隐形变异作为重点工作之一,指导各地压实属地监管责任,健全隐形变异培训检查常态化机制,用好举报电话和举报邮箱,充分发挥教育责任督学作用,扩大社会监督员、网格监督员队伍,丰富问题线索来源渠道,推动形成治理和监督合力,不断增强治理的精度和效果。
红星新闻记者 吴阳 北京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