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评·两会 | 网络发声前,不妨先“让子弹飞一会儿”
发布时间:2022-03-10 02:55:32  来源:文汇报  作者:苏展  点击:5652次

如今,在网端关于各个热点事件的庞杂信息和纷扰的议论声中,我总能刷到这样一句话:“让子弹飞一会儿。”它常夹杂在形色的评论中,像一道切割信息和情绪的界线,提醒我:不轻易相信,不急于发声。

“确定事实应该成为整个社会非常重要的发声前提”,今年两会期间,白岩松就“遏制网暴”接受媒体采访时的表述引发热议。他说,关注事实需要的是“科学精神”。他认为,“科学精神”就是追问事实是什么,以及捍卫真理。

当然,追问事实和捍卫真理是更高层面的要求,不仅仅关乎以接收信息为主的群体。不可否认的是,广大网民在教育和生活背景方面的参差多样是客观存在的,要求他们都具备辨别信息的能力是久久为功之计。当前对“科学精神”呼吁的意义或许更在于提醒公众在网络发声过程中应具备理性:让事实回归事实,让讨论守住边界。

近年来,公共场域出现太多网暴的受害者:有的因流调轨迹中私生活相对丰富而饱受指摘,有的因网友的讨论越过私域导致家庭成员关系的分崩离析,还有因无法承受受恶意言论中伤,最终走向生命尽头......公共场域留下他们的浅浅泪痕甚至斑斑血迹,而“网络暴徒”擦一擦口水转战下一场。其中有多少讨论真正涉及公共议题?有多少是对受害者的“有罪推定”?又有多少在“夸大事实”的语境力凌空虚蹈?而如果对言论有所克制,事情的结局是否会有不一样的走向?

现实的残酷就在于没有“如果”。在网端,每个人都有自我表达的空间。言无不尽的网络空间既能唤起真善美,也能煽动愤怒和戾气;既是假消息的策源地,也是谣言的粉碎机。自我表达和秩序在此博弈。网络也不是法外之地,受法律层面的刚性约束。近年来全社会对遏制网暴的强烈呼声都在为健全刚性约束创造条件,让宵小之辈无处遁形。但刚性约束是托底之举,在现实情况中,取证、界定方面的困难非一时半刻能够解决。网络空间的秩序依靠的还是公众在发声前有“等一等”的理性,有保持克制、恪守边界的自觉性。

等一等事实的落定,等一等情绪的平复。在此过程中,道德约束与法律意识应当并举,自由表达绝不能成为网络暴力的掩体,受情绪裹挟的偏激言论断不能盖过理性、温和、正面的声音,公共讨论的边界也应止于私域。

曾经,我看过一场沉浸式话剧《不眠之夜》。在特定的时间段里,观众只能跟一个角色跑。所以你所看到或自认为了解的故事,其实只是跟随的这个角色的视角。而你跟的角色越多,就越接近真相。

未知全貌,不予置评。

作者:苏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