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蔓延的“食人菌”是什么?临床并不少见,这些人群要注意!
发布时间:2024-06-20 20:52:12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admin  点击:1980次

近日,一则关于“食人菌”的热搜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阅读量过亿。而“食人菌”这个名称,一秒钟就将人拉入“生化危机”的氛围感。为何称之为食人菌,恐怖之处在哪里?如何预防感染?近期还能去日本旅游吗?

据介绍,链球菌中毒休克综合征是一种由乙型(β)溶血性链球菌外毒素引起的急性综合征。初期症状一般是咽喉疼痛、发烧以及食欲不振、腹泻、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还有低血压等败血症症状,继而可出现软组织病变、呼吸衰竭、肝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等多脏器衰竭。患者从出现症状到发展为休克和多脏器衰竭只需要24至48小时,且致死率高达30%。一旦因身体免疫系统不佳,造成皮肤伤口感染后,伤口就会出现组织坏死僵硬的情况,看起来像肉被吃掉一般,所以其致病菌在日本被称为“食人菌”。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感染科副主任魏芳芳表示,“食人菌”又称乙型(β)溶血性链球菌,属于链球菌一种,生化分类法属于化脓性链球菌。其根据表面M蛋白抗原性的不同,分100余种血清型。机体感染乙型链球菌后可产生抗M蛋白抗体,并维持多年。感染链球菌后会出现感染性、中毒性以及变态性反应病变。

链球菌属是链球菌科的成员之一,因其在培养基中表现成对或成链状排列的球菌而得名。链球菌在自然界广泛分布,皮肤、鼻咽部、肠道均可正常带菌,因此链球菌是人类主要致病菌之一。链球菌感染后,主要导致两大类表现:一类是直接感染病,如急性扁桃体炎、咽峡炎、肺炎以及败血症等,另一类是引起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急性肾小球肾炎以及风湿性心脏病等。

“食人菌”的传播途径有哪些?主要是呼吸道传播或在损伤基础上,如皮肤破损以及手术创伤等直接接触传播。

据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介绍,“食人菌”感染症的感染途径一般为经鼻腔、咽喉黏膜的飞沫传播和经伤口等的接触传播。因此,原本就有溃疡性皮肤疾病的人、最近接受过手术的人或感染过带状疱疹和水痘等容易导致皮肤溃烂的疾病的人,以及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有酒精依赖症的人、常用止痛片或非甾体抗炎药的人需要格外注意。

“‘食人菌’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其引发的重症致死率较高,但实际上临床上重症的比例很低,因此大家不需要过度紧张。但是建议有危险因素的人近期非必要最好不要去日本。”魏芳芳表示,如果前往本游玩,应注意避免至人群密集场所,注意保持社交距离,必要时可佩戴口罩减少呼吸道传播。要注意手卫生,避免随意接触公共高频接触部位。如有发热、咽痛症状、病情进展迅速的,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