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庭处于服务人民群众、化解矛盾纠纷的一线。这里的法官鲜少接触惊心动魄的“大案要案”,沉下心办好关系群众冷暖的小案,成了他们的人生大事。
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法院龙潭人民法庭曾发生过一次特殊的立案。审判庭里正在进行一场庭审,而一名因伤残导致行动不便的老大爷此时赶来立案。当时,恰值法官助理有事外出,法庭无立案工作人员。正在开庭的法官杨长煌在征得庭审当事人同意后休庭,先行为老大爷立案,并在办理完手续后将其搀回车里,方返回庭审现场。
当法官把当事人放在心上,冲突也能化为理解。因休庭等候的庭审当事人不仅没有指责抱怨,反而为法官人性化区分轻重缓急为群众办事的行为竖起了大拇指:“你的这个举动让我们很感动,这才是真正为老百姓考虑问题。”
法官周波在龙潭法庭工作时,曾收到一封村民蒲某寄来的挂号信。信中称有2400元借款一直无法追回,请求法庭帮助。周波断定蒲某想起诉,但因信息不明、材料缺乏而无法立案。
周波遂通过村委会了解到,蒲某已年过八旬,腿脚不便,听力受损。案件标的额虽小,却是老人家的养老钱。周波当即带队驱车前往蒲某家中为其立案,又组织双方达成调解协议。他还承诺:“老人家,我一定想办法帮您把钱要回来。”
追款并不容易。被告一再躲避拖延,蒲某也想放弃了:“法官,如果太难追了,这笔钱我不要了,实在没精力了。”但周波坚持一次次联系被告,严正要求其主动履行。在收信一年后,法庭将2400元分两次全部追回,并交到蒲某手里。
在人民法庭,也许没有轰轰烈烈,只有平平常常。但小案里也见真心,细微处、点滴间也在成就着属于法官的不凡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