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鹿城用创意活动点亮“非遗之美”
发布时间:2020-06-15 17:03:00  来源:市场报网络版  作者:杨晓冉  点击:210次

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助推“复工复产”、促进文旅消费,在今年文化遗产日来临之际,温州在商贸旅游区五马街—禅街,以网上直播结合现场活动的方式,开展了非遗购物、非遗项目展演展示、云享非遗、文化遗产普法宣传等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朱云华,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曾伟出席活动。

“非遗”文化花样登场 受市民热捧

  当天的五马街热闹非凡,尤其是五马街口上演的一出“泰顺碇步龙”,引得市民纷纷驻足观看。搭龙坪、龙戏珠、龙舔珠、蹲马龙……两条金色长龙在铿锵的鼓乐声中,迈着矫健的舞步,腾挪跳越、活灵活现。“五马街作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源远流长,与已存在三百年之久的舞龙文化相得益彰。有这么多市民喜爱舞龙表演,我们感到很高兴,希望大家以后能够多多关注从老祖宗辈那儿传承来的精华。”舞龙队副队长蔡建辉表示。

image.png

你方唱罢,我方登场。舞龙鼓乐声稍息,便听到婉转悠扬的腔调在禅街回荡。在禅街八中前,来自永嘉昆剧团的昆曲表演者,为观众带来一出《惊梦》。此外,表演者们还揭开了昆曲神秘面纱,现场演示昆曲梳妆流程。“昆曲起源于我国最早成熟的戏曲形式南戏,行腔平直明快,有着南戏的余韵,自南戏消亡后,昆曲也一度生存艰难。”永嘉昆剧团相关负责人说,“在政府的扶持下,‘永嘉昆剧’重现生机。今天我们将一些幕后的流程搬到台前,就是想让观众在观看展演的同时,也能够了解昆曲背后的故事。”

image.png

除泰顺碇步龙、昆曲《惊梦》外,泰顺禳神鼓等热闹喜庆的节目轮番上阵,令人目不暇接。同时,在禅街,南拳、宫门八卦掌、四象拳、五基短棍、褚氏太极、陈式太极等6个武术门类,依次以快闪的形式展示表演,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得以淋漓尽致的展现。

  在非遗绝技展示方面,工匠大师们首次把舞台搬到了现场,锡器制作、竹丝镶嵌、温州剪纸……展示项目制作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有的市民了解传统手工技艺的内涵及细节,更有好奇的市民在大师的指导下亲自动手体验。

image.png

 “用新鲜毛竹劈拉成丝,锯切长短篾,以传统手法搭作底板,就可以在竹丝平面上进行图案的镶嵌与浮雕。”现场,竹丝镶嵌制作人还一边介绍着这门特殊的传统技艺。 

  “小心点,别让锡器掉下去了。”在锡器制作的摊位上,锡器制作大师单路德坐在小凳上,对眼前的锡器格外专注。“在旧时,锡器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器具,姑娘结婚时总会带上几件锡器作为嫁妆。现在锡器被市场淘汰了,但我心里依然放不下锡器制作,这门手艺是我毕生的骄傲。”

image.png

“非遗”文化传播多平台搭建 线上线下各有风景

  今年的“文遗日”与往年稍有不同:在为“非遗”产品设棚展销的同时,还启动了“线上+线下”模式,借助抖音、好易购等直播平台“带货”。

  此外,鹿城云上非遗馆在当日同步开通,并将推出10期线上直播论坛。随着“非遗进社区”活动的全面铺开,鹿城将开展百场非遗进社区网上微课堂,以线上授课的形式推广非遗项目,让市民在家也能体验非遗、感受非遗。

image.png

据了解,截至目前,鹿城已建立“街镇全覆盖、辐射全鹿城”非遗传播网络格局,打造了辖区14个街镇29个社区(村)“非遗创艺坊”非遗体验活动平台,确保活动“连点成片、辐射全区”,全年共开展各类非遗体验活动1016场,受众达2.8万人次。

  “保护传承鹿城区非遗文化,我们将以曲艺类展演活动作为起点,同时继续推行‘带薪学徒’模式,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非遗文化的传承中去。”据了解,借助全区文化礼堂平台,目前鹿城已初步形成“曲艺、戏曲、工艺美术”等非遗展示展演类项目活动运行模式,进一步标识化、标志化“遗鹿畅享”,通过深刻的“品牌印象”,引发群众关注、调动文化需求、促进文化输出,为下一步打造非遗展示展演类项目IP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次‘文遗日’举办的活动,只是鹿城振兴非遗文化的一个开始”,区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阶段,鹿城将以“文遗日”主题活动为契机,将鹿城的非遗项目与历史文化街区、文化古迹以及标志性场馆相结合,以“定向”运动,聚焦年轻目光,以活动打卡方式,充分利用“自媒体”资源,让广大参与者也成为“非遗”的代言人、传播者和宣传者。(郭梦基 刘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