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地上暖风吹
发布时间:2020-07-01 05:18:00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王雪梅  点击:221次

编者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目标,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意义重大,影响深远。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到了一鼓作气、决战决胜的关键时刻,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勠力同心,争取夺得最后的胜利。从即日起,本报将推出“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报道,介绍各地在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方法,展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伟大成绩,敬请关注。

  6月的黑龙江被初夏的暖风紧紧包围。从大兴安岭南麓到乌苏里江畔,广袤的黑土地上,庄稼正迎着阳光快速生长。

  “人穷不能志短,不能一味‘等’‘靠’‘要’,自己必须行动起来。”郭守振坐在炕头,操着浓重的乡音笑着说。

  49岁的郭守振原籍山东,年轻时做矿工患上肺病,2002年追随哥哥来到黑龙江省饶河县大通河乡青山村定居,错过土地发包的他没有耕地,生活依旧拮据。郭守振说,身体条件只允许他打零工,干些轻活,每年仅有的几千元收入几乎全都用于吃饭和看病,一场大火让他困难的生活雪上加霜,“那时苦日子压得我喘不上气,不知啥时能熬出头”。

  2017年6月,在乡党委和帮扶单位协调下,郭守振得到100只鸡雏。经过苦干,他和妻子年底赚到4000多元收入,加上他当保洁员的收入和各项补助,当年就实现脱贫。各种针对贫困户的医疗政策,让他就医有了保障。脱贫后郭守振养起了猪,如今他家院里,鸡、鸭、鹅、猪样样俱全,2019年收入超过16000元。

  “第一次见他时,满脸愁容,哪像现在这样爱笑。”郭守振的帮扶人王锡鑫说。

  在位于大兴安岭南麓的黑龙江省明水县崇德镇茂盛村,去年春季,桑庆军承包了30亩草原和林地,养了7万只“溜达鸡”。鸡群在广阔无垠的草原上奔跑、跳跃、翻飞,野性十足。

  “我在这个村土生土长,现在自己生活好了,不忍心看着乡亲们受穷。”桑庆军16岁因家贫辍学外出打工,经过打拼,在齐齐哈尔市区有了自己的公司。去年春季,看中“溜达鸡”养殖的他回到茂盛村,发展产业的同时带动乡亲们一起致富。

  闲暇之余,桑庆军将一条养鸡的短视频传到网上,没想到竟成了热门。目前他的“粉丝”数已超8万,不少网友联系他购买“草原溜达鸡”,“统领”庞大鸡群的他成了名副其实的“网红鸡司令”。

  去年秋季,桑庆军为200多户村民每户送去两只母鸡,他将所产种蛋回购进行孵化,鸡雏免费返还村民。桑庆军说,预计今年秋天这些鸡雏全部长成成鸡出栏,将给这些村民每户带来约7000元收益。

  草原上有一条土坎,为增加鸡的运动量,桑庆军每天都赶着鸡群从土坎上飞过。桑庆军说,他要带着乡亲们一起,像飞过土坎一样飞过“穷坎”,飞向更美好的未来。2019年,桑庆军养殖“溜达鸡”获得100多万元收益,今年他在佳木斯、五大连池等地也兴建了草原养鸡场,总规模达30万只。桑庆军的“溜达鸡”产业共提供了50多个务工岗位,每人每月增收5000元。

  团结村位于黑龙江省拜泉县上升乡,也属于大兴安岭南麓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驻村扶贫工作队进驻团结村后,争取资金建了新村部,条件简陋的老村部成了工作队的宿舍。去年夏天一个雨夜,一声惊雷炸响,老村部西侧房间的天棚被震落,房间里一片狼藉。一年多以前,老村部东侧房间天棚密封不严,冬季寒风刺骨。

  老村部的天棚见证了团结村的发展。几年间,在工作队帮扶下,村民们利用起小菜园进行特色种植发展“小院经济”,村里建起食用菌生产基地,贫困户得到更多务工机会,新修马路结束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历史……截至2019年底,团结村贫困户人均收入10328元,全部脱贫。

  今年2月,黑龙江省政府发布公告,批准延寿、拜泉、林甸、海伦、青冈五个贫困县(市)退出。目前,黑龙江省28个贫困县(市)已全部脱贫摘帽,历史性告别了区域性整体贫困。2019年,黑龙江省贫困发生率已降至0.07%,剩余100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