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英雄的故事继续传唱” ——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在青少年中引起强烈反响
发布时间:2024-11-30 17:00:47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admin  点击:1851次

11月29日上午,第十一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举行。

山河无恙,英雄当归!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2021级本科生韩佳序就在迎接烈士遗骸回国仪式的现场。他还有一个身份——学校抗美援朝志愿军口述历史团队中的一员。该项目通过对志愿军老战士的口述记录,还原抗美援朝战争波澜壮阔的历史。

来沈阳之前,韩佳序已先后采访过3位志愿军老兵。

“这是我第一次参与这么重大的活动。当载有烈士遗骸的飞机划破长空,当烈士棺椁被礼兵搬下飞机,现场响起《思念曲》,我心中的爱国之情和自豪之情真的油然而生。”韩佳序想起,做访谈时有老兵说过,志愿军对所有战友,都是“不抛弃不放弃”。有人受伤,如果能抢救,一定要抢救;能带回来,就一定要带回来。

现场很冷,尽管穿着羽绒服,韩佳序也感觉脚要被冻僵。他又想到,当年那群年龄和自己相差无几的志愿军入朝作战时,很多人都身着单衣。“这需要多么顽强的意志力才能坚持下来啊!”他感慨道。

韩佳序返京后,会继续采访老兵,尽可能全面记录,将英雄的故事再度传唱。“我还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历史虚无主义做斗争,坚决反对丑化、污名化、娱乐化志愿军烈士及抗美援朝战争的行为。”韩佳序说。

烈士回家,英雄永生!

曾服役于武警辽宁总队的王浩涵在现场参与保障过第六批、第七批、第八批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仪式。“每一次亲身经历,都是对灵魂的洗礼。”他动情地说。如今,王浩涵是“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讲解员。在这个英雄回家的日子,他说,今后要继续将英雄的事迹,化作生动的语言,讲给每一位前来参观的观众,继续致力于红色文化的传播和教育。

沈阳市岐山路第一小学(焕新校区)学生乔嘉浩记得,他小的时候就曾被父亲带去烈士陵园祭拜先烈。在学校看了第十一批在韩中国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的直播后,乔嘉浩感叹,生在和平年代是幸福的,要珍惜这样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时光。“我争取以后能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像志愿军战士们那样,守护好祖国的山河,让祖国更加繁荣昌盛!”这个小小少年说。

空军工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吴云长期从事航空发动机自主创新研究。他告诉记者,当年在朝鲜战场上,年轻的人民空军各类飞机不足200架,飞行员平均飞行时间只有几十个小时。先辈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发扬“空中拼刺刀”的战斗精神,才最终胜利完成争夺制空权、掩护交通运输、保卫重要目标和支援地面部队作战的任务。

如今,我们有了先进的空军装备。“用运-20接英雄回家,这不仅是对志愿军英烈的崇高敬意,更是对先辈英勇顽强、舍生忘死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接续传承!”吴云说,作为一名研究战鹰“中国心”的军校教员,他将把对烈士功绩的缅怀转化为干事创业的激情动力,培养出一批批更加有担当、有广阔视野的学生,做出一项项不辜负时代的创新成果,为实现新时代强军目标贡献自己全部的智慧和力量。

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赵浩宇主要做以实际工程为导向的力学问题研究,服务我国军工科学技术发展。“烈士遗骸归国,不仅是一次简单的运输任务,更是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需要有这样庄严的仪式,要铭记英烈,不负英魂。”赵浩宇说,他会继续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做好科研,不负青春,不负韶华。

在空军某部“模范空降兵连”的连队荣誉室里,“不立功不下战场”几个字尤为醒目。该连二级上士朱建磊说,这不单单是黄继光老班长说的话,更是无数革命先烈的价值追求。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先辈为祖国和人民英勇奋战,他们的身影将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作为新时代的军人,我和战友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迎接英雄回家。我们一定继承他们的遗志,不忘初心,再立新功!”朱建磊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