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电动自行车骑得更安全放心
发布时间:2025-01-16 20:46:27  来源:人民网  作者:admin  点击:1657次

  中国是电动自行车生产、消费大国,平均每4人就有一辆电动自行车。如何让这一日常出行工具骑得更安全放心,是消费者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组织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对外发布,将于2025年9月1日实施。这意味着,电动自行车迎来了新国标。

  业内人士介绍,经过多年的发展,电动自行车已逐渐成为我国消费者日常短途出行的重要基础性交通工具。截至2023年底,全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超3.5亿辆。2023年包括电动自行车在内的助动车制造行业规模以上企业738家,年产量4228万辆,近5年产量年均增速为11.8%。但是,随着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电动自行车行业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例如,部分电动自行车经违规篡改,最高车速、蓄电池电压、电动机功率等技术指标超出了现行强制性国家标准规定,成为交通安全事故的重要诱因。在产业层面,行业整体质量保障能力依然偏弱,不少企业缺乏足够的研发投入和设计能力,产品同质化严重,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抽检合格率不高。

  工信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修订就是为了提升电动自行车产品本质安全水平,促进行业的规范化发展,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具体看,最新发布的标准有不少亮点:

  看防火——新标准进一步加严了与电池直接接触的非金属材料、电气回路、电气部件及导线等关键部件的阻燃性能要求,并对软垫材料、皮革类与纺织品类材料等不同类别非金属材料的阻燃性能分别作出规定。生产企业应从产品设计源头出发,严格车辆非金属材料选型,加强测试验证,标本兼治提高整车的防火阻燃能力。

  “目前电动自行车产品普遍使用大量塑料作为功能件和装饰材料,但是由于塑料本身具有可燃性,即便添加了阻燃剂也很难从根本上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前述负责人说,“因此,新标准中增加了‘电动自行车使用的塑料的总质量不应超过整车质量的5.5%’的要求。企业在进行新产品研发设计时,应尽可能减少塑料材料的使用,并按照新标准规定的试验方法计算塑料质量占比。鼓励使用其他不可燃材料代替塑料,从而降低火灾事故的危害程度。”

  看防篡改——针对当前很多电动自行车产品最高车速、蓄电池类型和输出电压等技术参数易被篡改、导致交通安全事故和火灾事故多发的问题,新标准分别从电池组、控制器、限速器三个方面提出防篡改要求。其中在限速器防篡改要求方面,明确限速器无论是单独的模块,还是集成在控制器内部,均不应具备修改限速值功能。

  “根据最新标准,电动自行车锂电池组还需配备包含生产厂代码的耐高温永久性标识,相当于给每件电池产品分配了唯一标识的‘身份证’,为极端火灾条件下的电池组追溯提供了较高保障。”吉林大学汽车底盘集成与仿生全国重点实验室副教授李伟峰说。

  为更好满足消费者日常出行需要,新标准适当放宽了个别对安全性影响不大的指标。例如,将使用铅酸蓄电池的电动自行车整车质量上限由55千克提升到63千克,不再强制要求所有车型均安装脚踏骑行装置等。

  工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考虑电动自行车企业开展产品设计生产并完成检测和认证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新标准设置了8个月的生产过渡期。同时,新标准额外给予2025年8月31日及之前按照旧标准生产的车辆3个月的销售过渡期,便于符合旧标准电动自行车的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