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年哈尔滨及郊区规划图中的赛马场
哈尔滨赛马起源于20世纪初,由俄籍犹太商人库列绍夫引入。1905年,他在马家沟南岸一带开办了哈尔滨第一家赛马场,取名为“赛马俱乐部”,并成立了北满赛马协会。初期举办的赛马规模很小,参与赛马的清一色为外侨贵族,马匹都是从俄国购买运过来的洋马(后期引入蒙古马和东北马)。
1909年,北满赛马协会归属了后阿穆尔赛马协会。1912年,由时任中东铁路局局长的霍尔瓦特担任赛马会会长,并将赛马会改成“满洲赛马会”。
1918年,美国商人桑屯控制了马场的经营权,并在北京、天津、上海、武汉、香港等地发售赛马彩票。
1919年,俄侨葛雷诺夫在哈尔滨四家子(原哈尔滨傅家店东屯)附近商埠地界内,也设立了赛马场。
1922年3月,华商孟益三、李唯一等五人向哈尔滨市政局提交开设哈尔滨赛马场的呈文。
1922年3月10日,日本人也加入了俄国人创始的赛马协会,并向马场投资以期取得赛马场的控股权,改名“株式会社哈尔滨競马场”。
1928年,东省特别区长官公署收回赛马场的管理权,并举办万国赛马会,平时利用马场的闲置时间组织骑射项目的训练。鼎盛时期,哈尔滨赛马场拥有各种赛马60多匹。
1932年,日本侵略军占领了哈尔滨,马家沟赛马场被日军无偿征用,改成军用飞机场。
1933年,日伪修建了新的赛马场,历时一年完工,并命名为“哈尔滨国立赛马场”。赛马场占地约8万平方米,拥有半敞开式灯光赛场,赛马时间定为每年的4月开始到10月结束,每天比赛7至10场,每场大约15分钟。
据史料记载,当时赛马分三种形式:一种叫驾车赛马,一种是以蒙古马为主的抽签赛马,还有一种就是东北马比赛。参加赛马的选手不一定都是“专业人士”,按实际人、马的素质,分成甲、乙、丙、丁四组,各编上号码,选手分别穿上不同颜色的号坎,并将这些骑手、马匹过去的名次、场次公布于众,以备参考。
赛马的核心,是“马票”,马票一般为五元一张。观众可以在参赛马中任选一个或几个号,也可以一个号买多注,买中的那匹马跑了第一就可以得到奖金,这是观众与赛马场赌。还有一种是赌徒之间赌马,就是在赛马中各选一匹马,谁的马跑在前面谁就是赢家,按事先讲好的价钱交割。
售票地点遍及全市各个角落,银行、银号、彩票行都卖马场门票。海报贴满街巷,宣传品散布街头。马场道上彩旗飘舞,道路拥塞,临时摊贩摆满长街,各种车辆排成一字长蛇阵,大小报刊一起鼓噪,横排竖排都是马,闹得满成风雨,鸡犬不宁。
再看马场的黑幕就更多了。摇彩作弊,5号可以变成6号,“做趟子”(即舞弊,故意让某号马赢、让某几号马输)、骑马师故意溜缰、给马注射或服用刺激药等欺诈把戏。
1936年,曙光杂志出版的《号外——哈尔滨赛马场》,专门介绍了当年的赛马事宜。曙光杂志是俄国人办的刊物,当年在哈尔滨很有影响。《号外——哈尔滨赛马场》16开本,共6页,主要介绍了参赛马匹的年龄、体重和以往的业绩,参赛选手姓名、年龄、特长等,另有一则广告则预报了1936年全年举办赛马的日期和场次。当年赛马在哈尔滨很火,还发行过明信片。
1945年8月19日,苏联红军进入哈尔滨,赛马场一时间成为苏军战利品的仓库。
1947年,哈尔滨市政府决定永久关闭赛马场,从此结束了它的博彩生涯。
50年代初,哈尔滨赛马场被拆除。
图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