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2月2日讯(记者 李春晖)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了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1月份制造业PMI为51.3%,虽然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但仍然在荣枯线以上,并且是连续11个月位于扩张区间。
多家分析机构表示,随着“就地过年”在全国多地普遍推进,其经济效应将逐渐显现。“就地过年”有利于强化春节月份的生产能力,支撑春节月份景气高于往年。
制造业PMI连续11个月位于扩张区间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月份制造业PMI为51.3%,虽然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但已连续11个月位于临界点(50%)以上,同时连续7个月位于51.0%及以上区间。这表明我国制造业继续保持扩张态势。
对于较上月略有回落的原因,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一方面由于春节临近,制造业逐渐进入传统淡季,另一方面由于近期部分地区疫情有所反弹,对生产经营产生一定影响。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表示,随着春节临近以及气温变冷,生产活动逐渐放缓,大部分年份同期PMI指数都呈下降的特征,属于正常的季节性波动。今年1月份PMI之所以下降幅度大于往年,主要是受到近期局部疫情的影响。
不过随着春节假日临近,与居民消费密切相关的消费品行业市场需求释放明显,企业生产活动较为活跃。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月份,消费品行业PMI为52.3%,高于上月1.8个百分点,行业增长加快。从产需情况看,消费品行业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高于制造业总体,分别为54.1%和55.2%,比上月上升1.5和4.3个百分点。
“就地过年”或支撑春节月份景气高于往年
从往年情况来看,通常春节前2-3周外地劳动人口就会陆续开始返乡,直到节后2周才能补齐岗位缺口。这使得以往春节月份的生产活动受到抑制,相关经济数据也呈现“低生产”特征。
而今年出于防疫需要,全国各地积极倡导推进“就地过年”,将会有很多外地劳动者选择留在工作所在地。据交通运输部测算,预计2021年全国春运期间发送旅客17亿人次左右,比2019年下降四成多。这将有望打破春节月份的“低生产”传统。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表示,“春节不返乡”有利于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伴随天气转暖和疫苗覆盖度不断提升,疫情影响将逐步趋弱。展望后市,“就地过年”对于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将更为重要。
“展望整个一季度,就地过年有利于强化春节期间的生产能力,春节前后的工业生产活跃程度有望超出历史同期水平。”李超表示。
兴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王涵表示,当前“就地过年”已在各省普遍推进,高频春运数据显示返乡节奏提前、近期速度放缓,预示春节返乡人口数量可能会降低,有利于春节后的复工进程加快,对生产可能是正向影响,支撑春节月份景气或高于往年。
温彬表示,下一阶段,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加大精准支持力度,巩固复苏基础,进一步促进制造业和小型企业加快复苏,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人员流动等安排,满足企业用工需求,提升就业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