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长沙6月4日电(记者 白田田) 湖南省雪峰山脉北段的安化县,海拔400米的山间台地上,有个张家仙湖村。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小山村人才辈出,走出了数十位硕士、博士。
张家仙湖村村部广场前,有一面长约20米的白色影壁。墙上贴满了硕士、博士的照片及简历,从“60后”到“90后”,毕业的学校不乏顶尖知名大学。墙的两侧,写着“文化孕育美德,知识改变命运”。
张家仙湖村支部书记陈跃进自豪地告诉记者,据不完全统计,张家仙湖村籍的硕士、博士已有57位,“可以说是人杰地灵”。
地处偏远,穷则思变,这是很多村民给出的解释。村民易伯全的儿子是哲学伦理学博士,在湖南的一所大学任教。易伯全说,在大山里,各家各户深知“读书才有出路”的道理,别家培养了会读书、有出息的孩子,自家也要不甘人后。
思游中学是距离张家仙湖村不远的一所农村寄宿制初中,是当地孩子求学路上的“中转站”。思游中学校长袁东说,这里的老师安心教学,学生安心读书,形成了浓厚的乡村教育氛围。前些年,思游中学举办80周年校庆,几千名校友回来参加,一时盛况空前。
走出大山的硕士、博士们,很多人在各自领域事业有成。他们在为社会作贡献的同时,不忘回馈家乡。比如,获得东南大学博士学位的戴国亮,参与了一系列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去年,他为张家仙湖村基础设施建设一次性捐资20万元。
近年来,张家仙湖村依托独特的湖光山色,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改变了落后面貌,成了远近闻名的“先进村”。这些身在外地的硕士、博士,成了家乡的“后援团”。
他们之中,有的懂政策、懂规划,或者有资金、有资源,经常为家乡出谋划策、捐款捐物。每隔一两年,村干部还会在春节期间组织返乡人才聚会,征求建设美丽乡村的好点子。
2019年,张家仙湖村建成新村部时,为了弘扬“崇学向上”的民风,专门修建了“硕博墙”。今年,张家仙湖村又在筹备设立“奖学基金”,用于奖励成绩优异者,资助家庭困难的学子。
与此同时,陈跃进开始思考新课题:张家仙湖村“输出”了很多人才,但留在村里的年轻人很少,在家的大多是缺乏技术、不懂经营的老年人。不仅要培养硕士、博士,还要有扎根乡村的能人专才。
去年,张家仙湖村举办了两场人才培训,主题是种养技术和旅游产业,每次有五六十位村民参加。最近,当地又准备举办一期技能培训班,村民们报名踊跃。下一步,村支两委希望能吸引大学生回乡创业。
在陈跃进看来,乡村振兴不只是修路建房子,更需要人才支撑,“在头脑里搞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