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首次采用大型无人机“向天借水”
发布时间:2024-08-14 17:23:29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admin  点击:1975次

携带碘化银的大型无人机冲入云霄,将空中丰富的云水资源转化为降雨,以缓解干旱区域的缺水现状。这样的场景,目前正在新疆东天山上演。

记者从新疆气象局获悉,这是新疆首次采用大型无人机开展人工增水作业试验,旨在打造全空域、全时域、全地形的空地协同人工影响增水作业模式。无人机8月4日首次起飞以来,还将持续开展45天的作业试验,检验高海拔区域的作业能力和增水效果。

据了解,执行此次飞行任务的双尾蝎A无人机由我国自主研发,近年来已经在国内多地成功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该无人机配置3台发动机,满载情况下最大航程6500公里,最大航时30小时,最大升限10000米,具备全天候、中高空、长航时和模块化等特点。

新疆气象局党组成员张志刚介绍,首次试飞中,这架无人机在降水云系不稳定的条件下进行了穿云作业和抗大风能力试验,各项飞行指标及播撒器性能均满足要求。

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副研究员常祎介绍,与国内目前普遍采用的火箭、高炮、飞机等作业手段相比,无人机具备夜航、盲降能力,有着飞行高度高、适用范围大、使用限制少、作业时间长、应对复杂天气能力强等优势。由于其具备较高续航性能,甚至可以在空域条件限制时,事先起飞到达指定区域等候作业时机成熟。

位于东天山区域的新疆哈密市,是全国水资源最匮乏的地区之一。与地面极度缺水的情况相比,每年流经天山上空的水汽总量却非常可观,云水资源留在空中有待开发利用。

2023年,新疆提出节水、蓄水、调水、增水“四维治水”理念后,首次将东天山列入全疆增水“大盘子”予以支持。今年,中国气象局将新疆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列入全国气象高质量发展试点,自治区气象局将开展以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利用为重点的人工影响天气高质量发展专项,重点支持哈密市打造新疆云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影响评估野外科学实验平台体系,并计划在哈密市开展大型无人机增水试验。

张志刚介绍,此次大型无人机增水试验成功开展,不仅开创了东天山云水资源开发利用空地联动作业的新模式,也标志着新疆空地联动增水作业工作迈出新步伐,有望在提高云水转化率、缓解水资源短缺等方面发挥特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