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发布时间:2023-01-02 13:08:22  来源:人民网  作者:admin  点击:3965次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中指出,“奋斗创造奇迹”“力量源于团结”“只要有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跬步以至千里,就一定能够把宏伟目标变为美好现实”。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从莽莽大山里坚守的乡村医生,到数字农田里精准管理的技术员;从田间村屋里宣讲答疑的法律工作者,到植绿荒漠的普通村民、守护一方安宁的治安户长……在大山深处,在遥远边陲,有一群人把梦想之花播种在山海之间,为了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目标而砥砺奋斗。

  时光为卷,奋斗作笔,在希望的田野上,无数奋斗者正在描绘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编  者  

  

  云南数字农业技术员潘振鹏

  用数据培育一片智慧田园

  本报记者  杨文明

  新年新愿

  数字经济和农业生产深度融合,能够提升农业产量和质量。新的一年,希望我们的数据模型进一步优化、樱桃番茄产量进一步提高,带动更多群众增收,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冬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云南春沐源数字农业基地技术员潘振鹏看着后台数据,拨通棚长王兴波的电话:“进入冬季,光照持续减弱,得比平时多打些叶片。”

  说起数字农业,潘振鹏一下打开了话匣。弥渡县寅街镇的樱桃番茄产业,公司出资金和技术,村集体合作社入股,农户当棚长负责田间管理,数字农业不只是用上数字屏,而是贯穿产业选址、种植、销售全过程。

  2018年,潘振鹏来到了弥渡县。“是算法模型让我们来的。”潘振鹏介绍,“海拔1500米以上,年光照时长超过2200小时,夏季温度不超过30摄氏度……樱桃番茄产业选址已有一套成熟的算法模型,只要获取备选地址的海拔、光照、温度等数据,就能确定适宜产区。”田间管理更是通过数字技术实现了高度自动化。光、热、水、肥、气数据全部自动化采集,按数据模型自动调整。“比如,前半夜为了减少营养消耗,会尽快将温室温度降到15摄氏度以下;后半夜为了让植物在天亮前热身,又会提高温室温度到18摄氏度以上。”潘振鹏说。

  如今,寅街镇有十几个合作社参与樱桃番茄产业,越来越多村民当起了棚长。“希望有更多农户参与进来,一起增收致富。”潘振鹏说。

  

  广西法律援助工作者韦金雨

  用普法照亮一方幸福天地

  本报记者  祝佳祺

  新年新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全民普法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新一年我将立足岗位,为大家解决更多法律问题,我计划在乡村开展更多普法活动,帮助村民增强法治观念、提升法治素养,打通法律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早晨8点开始接待来访群众,回访受援人的指派律师,下午开展普法宣讲……这是广西梧州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韦金雨一天的工作日常。37岁的她曾获“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工作者”等表彰,荣誉的背后是十年如一日的付出和对工作的热情。

  梧州市法律援助中心每年接待5000多人次。为降低群众的办事成本,韦金雨推动建立了“三快三当场”机制,即符合援助条件的案件当场快速受理、当场快速调解、当场快速办结。近5年来,韦金雨参与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000余件,切实保障了受援人的合法权益。

  处理过的案件越多,韦金雨就越发现普法的重要性。除了走进校园,她还前往乡村开展普法工作。“一些偏远地区的群众不熟悉法律,当法律与当地生活习俗不一致时,群众经常会选择遵照习俗生活,必须要持之以恒地普法才能改变这样的现象。”韦金雨说,“工作这些年,明显感受到大家的法律意识在提升,这是最让我高兴的事。”

  为了让更多农村群众学法、懂法、用法,韦金雨针对村民常遇到的法律问题,设计专门课程,采取“一问一答”、案例讲解等形式普法。韦金雨说,她主要向村民普及民法典、劳动合同法等,因为这些法律离他们的生活更近。

  

  贵州乡村医生潘凤

  用坚守筑起一道健康防线

  本报记者  苏  滨

  新年新愿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新的一年,希望大家提升健康素养、培养卫生习惯,让健康的种子在更多乡村扎根、萌芽。我计划多组织一些健康科普活动,提高医术,为大家提供更好的服务,让广大农民群众能够就近获得更加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

  午饭过后,贵州省安龙县普坪镇鲁沟塘村居委会卫生室前的坝子上聚满了人。乡村医生潘凤正在宣讲健康知识:“出门回家要先洗手,得用流动的水,打上洗手液或者肥皂……”

  讲健康知识、帮孕妇生产、为老人针灸……这是潘凤为村民健康奔忙的日常片段。苍莽高山里,20多年来,潘凤的坚守让当地村民看病难、看病远、看病贵等难题得到极大改善,她接生了1000多个孩子,成功化解上百起孕妇生产危机。中宣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发布2022年“最美医生”先进事迹,她光荣入选。

  潘凤出生在普坪镇戈塘村,在外学习后回家乡当起了乡村医生。一间民房、一张桌子、两张病床,就这样办起了村卫生室。村民住得分散,很多老人外出不便,潘凤就背着药箱上门服务。一段时间下来,潘凤发现村民的健康、就医观念也是问题,她又开始宣传健康知识。

  2018年8月,戈塘村贫困群众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进了城,潘凤工作的卫生室也迁到相邻的鲁沟塘村,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条件好了,乡亲们的健康意识也强了,我更有坚持下去的动力了。”潘凤说,“我要继续为大家服务,全心全意守护村民健康。”

  

  甘肃治安户长仲娟娟

  用热心守护一方乡野安宁

  本报记者  赵帅杰

  新年新愿

  越织越密的农村社会治安防控安全网,让我们生活更安心、放心、舒心。新的一年,我会继续认真投入农村群防群治工作中,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提高乡村善治水平。

  为了将公安工作的管理服务触角延伸到田间地头,甘肃省公安厅在农村地区组建治安户长队伍,作为基层派出所社区(驻村)民警的有益补充。

  仲娟娟就是治安户长队伍的一员,她是临夏县北塬镇崔家村党支部副书记,从小在村里长大,对村舍巷道、每家每户都很熟悉。2019年,仲娟娟被选聘为崔家村的治安户长。

  正值冬季,最近仲娟娟常向村民们宣传用火用电安全等注意事项。

  仲娟娟每周会在村子里开展两次治安巡逻,每次至少花费1个多小时,将摸排掌握的各类线索及时反馈给辖区民警,有效预防和解决矛盾纠纷、治安隐患。

  群众利益无小事,村里哪里有突发情况,仲娟娟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农房改造项目实施中,有村民因宅基地引发争执,了解情况后,仲娟娟与驻村民警逐户上门,讲法律、摆事实、讲道理,和矛盾双方沟通,将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村里很多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正是一件件小事的解决,让村子更安宁、日子更和谐。”仲娟娟说,“打架扯皮慢不得、矛盾纠纷放不得,不然有可能小事拖大、大事拖坏。”

  三年多来,仲娟娟参与治安巡逻300多次,化解矛盾纠纷20余起,举办安全知识宣传110多场,被评为甘肃省“优秀治安户长”,成为民警的好帮手、群众的贴心人。

  

  辽宁治沙造林村民侯贵

  用赤诚植下一片繁茂绿洲

  本报记者  刘洪超

  新年新愿

  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沙海也能翻绿浪,荒山也能成宝地。我这一生只要做好治沙造林这一件事就知足了。新的一年,我要继续努力以树挡沙、以草固沙、以水含沙、以光锁沙、变沙为宝,把治沙这件事干好干实,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早上6点多,寒风刺骨,气温低至零下20多摄氏度,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四合城镇刘家村村民侯贵却早早起了床,“现在趁着草枯叶落,路也好走,我去林子里,把夏天受虫害坏掉的树给砍掉,顺便给小树修修枝。”背上行李包,穿上厚外套,戴上棉手套,侯贵走进那片倾注了他多年心血的林海之中。

  四合城镇紧邻科尔沁沙地南缘,曾经饱受风沙侵扰。2001年,侯贵做了一个让亲朋好友都难以置信的决定——拿出所有积蓄,到沙地里去种树。一个人,一把铁锹,侯贵在荒漠里搭起了窝棚,开始植树造林。

  “刚开始杨树的成活率不到一半,有的地方得种三四回,树才能扎下根。”侯贵说,有时候遇到大风天,新栽的树苗不一会儿就被连根拔起,他就白天挖坑,晚上种树。渐渐地,以侯贵的小屋为原点,小绿洲逐步扩大。

  如今,71岁的侯贵已经坚守了21年,一个人在荒漠上栽树2400亩。他栽种的26万余株树木中,有20万株存活下来。过去那片连绵的沙丘上早已草木葱茏,野兔、黄羊也时常出没。

  全国绿化奖章、“2020—2021绿色中国年度人物”……侯贵治沙造林的努力获得了越来越多认可。“只要我还能动,我就要把种树这个事坚持下去,我正打算利用几年时间重新改造规划,把这片树林打造成一流的防风固沙绿色长城。”侯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