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生物多样性应与碳减排相结合
发布时间:2021-12-06 07:54:49  来源:人大重阳网  作者:蓝虹  点击:3930次

文|蓝虹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环境学院教授

近日,“绿色金融全球瞰”第三期沙龙成功举办,来自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的四位嘉宾以“为大自然融资”为主题,就相关议题展开讨论。

与会嘉宾分别从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各国生物多样性金融发展现状,经济学视野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及中国生物多样性现状与未来,详细解读了生物多样性金融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并深入探讨生物多样性投融资领域的挑战与解决之道。

金融支持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一环。近年来,中国金融机构积极发展绿色金融,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多种形式的融资支持。

为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澎湃新闻与复旦大学绿色金融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绿色金融全球瞰”系列沙龙,为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企业代表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助力绿色金融发展。

以下为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蓝虹的演讲全文:谢谢各位嘉宾和各位来宾!非常高兴今天有机会在这里跟大家一起分享《中国生物多样性融资的现状及未来》。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保护生物多样性不是为了保护地球,而是为了保护我们人类自己。其实地球无论怎么样都可以安全的运转,但是在生物多样性危机和气候危机交织在一起的时候,会严重威胁到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从而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每年缺口达7000亿美元

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危机不仅仅是一个生态问题,也由生态问题转化为经济问题甚至是金融的问题。生态系统的变化,生物多样性的锐减,对于人类的食物和药品的供给甚至全球金融稳定都会产生相应的影响。

从金融的角度来说,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危机会影响到农业、林业、渔业等很多直接依赖于生物多样性的一些行业,很多制药业的原材料也是来自于大自然,来自于生物多样性,很多行业例如旅游业等依赖于生物多样性。大量的资金投入到那些跟生物多样性相关的产业,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对于经济的影响必然会波及到金融的稳定性。

所以,无论是金融界还是环保界,其实都在关注生物多样性问题。在生物多样性融资方面,不仅仅是我们如何去获得更多的资金去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其实还有一个更深远的意义,那就是环保和金融界如何共同的合作来遏制生物多样性锐减危机以及濒危物种灭绝的趋势,使咱们的地球生态系统可以处于安全稳定的状态。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融资肯定是涉及到资金,目前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着巨大的资金需求,为维护生物多样性全世界每年需要8240亿美元的资金,但是目前资金缺口还是比较大的,每年有7000亿美元的缺口,而且随着生态环境危机的加剧,缺口还在增加。

目前,国际上生物多样性融资有政府相关的工具和市场相关的工具。在国际上,美国出现了湿地银行,提出湿地信用的概念,类似于碳信用,他把湿地转化为一种资产,根据湿地吸纳二氧化碳的功能开发湿地碳汇,建构湿地信用。这是保证湿地总量保持不变的概念,如果你要开发一块湿地,你必须购买湿地信用,必须采取减少损害的运用方式,其实江西也在做湿地银行,提出了湿地的占补平衡指标。这些努力都说明了世界各国对于生物多样性融资都展开了各种各样的探讨、创新探索。

碳减排应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相结合

世界银行对于创新性债权融资方式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进行了创新。我之所以专门提到这个创新,是因为它跟我国的生物多样性融资非常相关,因为它是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碳金融结合在一起了。国际金融公司发放了一只创新性的债券支持肯尼亚北部的野生动植物保护项目,该项目是REDD+框架下最大的项目之一,目的是帮助当地上千农民通过保护大象迁移的生态走廊而获益,这个债券五年期的票面利率是1.546%,募集的资金是1.52亿元。这个债券最重要的特点是投资者可以选择以现金、第三方合作的碳信用额度或者两者结合的方式兑付,投资者如果选择REDD碳信用额度,可用于消除其碳足迹,或者在碳市场出售,实际上这是把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碳减排结合在一起了。

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碳减排这两者之间是有协同作用的。全球气候变化温度上升,一定会加速生物多样性的灭绝速度。同时,我们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时候,一定是要保护濒危物种的栖息地,生物多样性一定要依托一定的栖息地,比如说森林、湿地。而森林、湿地等自然生态资源的增加,实际上就在增加自然界吸纳碳的总量,也就是说,生物多样性保护,在很多情况下,可以协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增加自然界的碳吸纳能力。

REDD是减少发展中国家毁林和森林退化所致排放量,加强森林可持续管理以及保护,加强森林碳储量,是减少气候变化的重要部分,这项工作的核心是森林在减缓气候变化中所发挥的根本作用。我们看森林和湿地往往是可以减缓气候变化又同时支持生物多样性,有一个协同的效果。当我们在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时候,这个协同效果就在减缓气候变化。在理解了这一点的情况下,对于在中国甚至在全球的生物多样性融资都是非常关键的,可以打开生物多样性融资的渠道,甚至是主渠道。

在国际上,很多金融机构从环境、社会风险管理角度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比如说国际金融公司的社会与环境绩效标准,八大绩效标准中,它的第六项就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自然资源管理,“赤道原则”本身作为全球领先银行管理环境和社会风险的国际准则,它本身就是由十项原则再加上国际金融公司的绩效标准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说国际金融公司的社会与环境绩效标准本身就是“赤道原则”必须执行的规则之一,它是一个requirement,是必须要达到的。这意味着全球的赤道银行都要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绿色金融试验区都在推进赤道银行,湖州银行成为了赤道银行。贵州银行成为赤道银行。赤道原则要求这些赤道银行必须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关注如何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更多的融资。

我们国家的绿色金融标准也已经把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到标准里去了,我们国家绿色金融最重要的两项标准《绿色产业指导目录》、《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都已经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其支持范畴。

现在中国的绿色金融融资余额已经超过14万亿,95%来自于商业银行。这也决定了,我国的生物多样性融资,最大的资金来源将会是来自商业银行,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融资一定要把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优惠政策运用起来,要去仔细地研究商业银行对于绿色金融标准的认定。

我国绿色金融是在2016年开始了迅猛的增长,央行的一些政策工具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有的政策工具里面,目前为止力度最大的是央行在今年11月8日出台的,人民银行推出的碳减排支持工具这一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它的重点支持领域是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和碳减排技术三个碳减排领域,它的利率只有1.75%,低于一年期的再贷款利率,再贷款是2.25%,而且是采取先贷后借,覆盖面非常广。假如我们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能够获得碳减排支持工具的支持,60%的资金都可以由央行的再贷款来支持,享受1.75%的再贷款利率。

这样的一个再贷款利率相当于央行用它的再贷款政策工具去给绿色项目贴息,而且贴息的力度非常大,市场中一般贷款利率要在4%以上,而碳减排支持工具只有1.75%,相当于下降了三个点,这是力度非常大的优惠金融支持。我刚才反复讲我们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融资要关注其对碳减排的协同作用,要争取获得央行碳减排支持工具的支持,这对我国目前拓展生物多样性融资渠道是非常重要的。

我国绿色金融的融资格局已经形成

当然,我们可以挖掘别的融资工具和来源,但我国95%的绿色资金来源于央行货币政策和监管政策带给商业银行的激励,我们必须关注如何激励和引导更多商业银行绿色资金投入到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当然,我们还可以开发很多其他的融资工具,比如说像刚刚说到的湿地银行,还可以开发其他的绿色基金。绿色基金非常重要,为什么?不管是绿色债券还是商业银行或者是政策性银行的绿色信贷,它其实都是债权融资,债权融资需要一定的股权融资配比,我国绿色金融目前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债权融资的占比整整占了97%,而股权融资只占3%。这种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的不平衡会在后面影响到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扩展。为什么?比如说银行要给一个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项目融资,一定需要你有一定的自有资金,一般自有资金要有30%,当然项目融资例外。一般你的自有资金越多,越容易获得银行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绿色股权融资对于撬动更多银行的资金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我们了解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制度脉络和演进轨迹,我们可以为生物多样性融资找到更多的融资渠道和工具。我国绿色金融能够形成现在的格局,应该说起始于2016年,2016年是绿色金融迅猛发展的一年。在2016年8月31日,央行等七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这是第一个绿色金融政策纲领性文件。

2015年12月22日,人民央行发布了39号文,对于央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绿色金融债券有关事宜进行规范引导,2015年12月3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绿色债券发行指引》,明确对其监管的企业债发行主体、发行绿色债券的规则,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激励机制。我们可以看到,2016年基本上是政策制度建设年,2017年是绿色金融的落地年,发展非常迅猛。2017年,绿色金融的三大亮点:

第一,从2017年开始进行了地方试点,真真实实地把绿色金融由一个概念落实到地方上的真实行动,并且把垂直的绿色金融政策和横向的绿色发展目标相整合。

第二,将绿色金融指标纳入MPA的评估,这就意味着央行已经真正开始动用它的货币政策工具和监管工具督促银行、激励银行向绿色金融去投资,它不再是一个只用社会责任和银行声誉在引导,MPA宏观审慎评估对于银行领导层级,其关注度就好像地方行政官员特别关注GDP。我们都知道一个省的省长他可能特别关注GDP,而一个银行的行长,比如说特别是国有银行,像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等五大行,他们的行长非常关注的MPA宏观审慎评估。因此,将绿色金融的指标纳入MPA宏观审慎评估,会让商业银行对于绿色金融特别的关注。

第三2017年,绿色债券市场发展也是非常迅猛的。

2017年6月14号,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五省区选择部分地区,当时是五省八地,后面加入了兰州,所以变成六省九地,建立了绿色金融的地方试点。在绿色金融地方试点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典型案例其实都涉及到生物多样性。

2017年,我到绿色金融金融国家级试验区贵州贵安新区挂职绿色金融管委会主任,2020年才回来,因为挂职三年属于最长年限。我们可以看到央行2017年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在评估的时候已经把绿色金融作为一项评估指标纳入了信贷政策执行情况项下进行评估,而且作为一项常规评估。从2017年开始,我们整个绿色金融的融资格局、资金格局已经形成,绿色信贷的贷款余额占全国各类绿色融资余额的95%以上。

2016年到2017年,中国绿色债券发展非常迅猛,排名全球第二,约占全球绿色债券发行规模的22%,中国境外发行的绿债也大大地增加了。境外发行的绿债比境内发行债券的成本低一些,这其实就是通过在国际上发行绿债引进成本很低的国际资金来支持我国的绿色项目

2018年,绿色信贷制度又有了新的突破,2018年1月,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建立绿色贷款专项统计制度的通知》,规定了绿色贷款的统计严格按照绿色贷款的统计标准来进行统计,在这个统计标准里面,生物多样性项目纳入到整体的绿色信贷统计项目里。

所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银行在生物多样性的项目方面进行投资。央行还发布政策对于绿色金融债资金的使用进行了监管。我们知道其实银行是没有钱的,银行的钱都是来自于吸纳居民的储蓄,但是绿色金融债比银行吸纳储蓄成本低,绿色金融债在国际上发行成本大概是2%点多,在国内发行大概是3%点多。绿色金融债的发行使银行手里聚集了比较多的可以投资绿色项目的低成本资金。

我在贵州挂职的时候,我们每个月或者每个季度要向金融机构介绍我们的绿色项目,当时南明河的生态保护项目,本来给了国开行(贵州分行),后来工商银行马上积极对接,把它抢走了。当时国开行(贵州分行)的同志还和我说,蓝主任,为什么工商银行它是商业银行,还跟我们政策性银行抢绿色项目呢?我告诉他:

第一,工商银行作为宇宙行,非常重视MPA评估,绿色金融的业绩考核。

第二,工商银行作为宇宙行,在海外发行了很多绿色金融债,这些绿色金融债发行成本只有百分之二点几,需要迅速地投出去,因此有很强的积极性寻找绿色项目。

生物多样性危机影响金融资产的安全性

2020年之后,世界各国的央行对于环境风险对金融机构的影响更加关注,主要是气候风险和生物多样性风险,生物多样性下降可以通过不同渠道影响金融资产、金融机构和金融体系,这些风险不仅是企业面临的风险,还包括家庭和公共部门以及主权债务风险,它可能会削弱各国管理财务运作、长期偿债、货币体系运作的能力,也就是说在这个过程当中认识到生物多样性风险有可能给各国的金融机构带来一个系统性的金融风险。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看到生物多样性的问题被各国的央行所重视。比如说荷兰的央行在报告中指出,荷兰金融机构36%的投资高度依赖一种或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全球央行目前已经达成一个新的共识,环境风险已经成为金融风险的主要来源,这样一个共识对于我们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物多样性融资有什么作用?当金融机构意识到生物多样性危机会影响到它本身的金融资产的安全性的时候,关注生物多样性就不再仅仅是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而会成为它内部的业务范畴,这对于我们争取更多的绿色金融资金来保护生物多样性是非常重要的。

截至2021年第二季度末,我国的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达到13.92万亿元,接近14亿,位居全球第一。绿色债券存量超过8000亿元,位居全球第二。,投资了很多生物多样性保护密切相关的绿色项目,比如说支持林业碳汇,支持湿地保护,支持国家森林公园等。

2020年7月15日,由财政部、生态环境部、上海市共同设立发起的国家绿色基金股份有限公司,这是股权投资,生物多样性保护融资的重要资金来源之一绿色公募基金、ESG基金都是可以引导投资于生物多样性保护,还有一些相关的绿色保险,一些碳工具等都可以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融资工具去加以运用。

金融机构反复强调环境信息披露,把生物多样性作为重要的环境信息去纳入披露范畴是非常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危机的信息如何去披露,如何去进行引导?这就需要生物多样性保护标准什么才算生物多样性的危机程度,它的标准应该是什么?这是我们在引导金融机构的时候,必须解决的技术问题。

开发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向绿色项目靠拢生物多样性融资包括宏观和微观的分析,从微观上来说,我们需要依据每一个生物多样性项目开发出更多的生物多样性融资工具,同时,在已经把绿色金融作为国家战略的我国,如何将生物多样性的标准、生物多样性的指标纳入绿色金融已有的政策框架里,引导更多绿色资金投资生物多样性保护,这是生物多样性融资中最重要的。因为一旦这样的政策工具形成,它的资金就不是只支持一个项目,它是可以支持广泛的项目,可以向全国铺设开来,所以这是目前我们生物多样性融资中非常需要研究的内容,就是生物多样性融资的制度研究。

我国绿色金融政策自2016年央行七部委发布开始,出台了大量的政策,央行动用了绿色金融各类监管工具和货币政策工具,比如说将绿色金融指标纳入银行的MPA评估,绿色金融债单独审批制度,再贷款工具在绿色金融中的运用,公开市场操作“麻辣粉”,中期借贷便利,中期借贷便利的利率是2.95%,央行已经在中期借贷便利的抵押品中将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作为一个优先的抵押品。

2021年5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又印发了一个新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这个评价方案的场景运用是非常广泛的,央行在核定存款保险差别汇率,发放再贷款等等方面都要运用到这样一个评估的结果,银行如果要上市,要增资扩股等重大事项都要考虑到绿色金融评估结果,而且和银保监会、地方政府共享评估结果,这样评估可以引导金融机构更好的去向生物多样性和其他绿色项目靠拢。

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怎样把我们的生物多样性在绿色信贷考核中的权重加以增加?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政策研究。更重要的是央行在11月8日出台了碳减排支持工具,它的特点要求是可操作、可计算、靠验证,利率只有1.75%,而且它是按照贷款额的60%提供资金支持,体现出了专项再债款的优越性,它要支持的是减排效果显著的项目。就像我们刚刚说到的,我们不可能单独做生物多样性保护,当我们做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的时候,往往是一个湿地项目的保护,一个森林项目的保护,一个国家森林公园项目的保护,一个自然资源栖息地的保护等等,这些项目既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又可以实现碳减排,如果把生物多样性项目协同减少的二氧化碳核算出来,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就可以获得央行的碳减排支持工具的支持。

央行碳减排支持工具并没有总量的限制,它将会是一个很大的资金投入量。央行的碳减排支持工具是做加法,也就是说即使一些生物多样性项目如果不能纳入到碳减排支持工具中,但是因为绿色金融标准已经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进去了,因为它只是做加法,并不减少其他绿色领域的绿色投资,对于其他绿色领域,仍然要以绿色金融给予支持。

例如今年3月,福建省顺昌县国有林场与兴业银行南屏分行签订了林业碳汇质押贷款和远期约定回购协议,顺昌林场获得了兴业银行2000万元的贷款,从而使林场和森林的培育获得了融资。当这片森林培育好了以后,它里面的生物多样性也获得了保护。

例如NRDC与续航林水局合作,推动邮政储蓄银行在当地开发了竹林碳汇贷,面向余杭区中泰街道的农户发放竹笋环节产业的专项信用贷款,激发了当地大量种植和保护竹林,在这样的情况,跟竹林相关的生物多样性可以获得保护。

例如人民银行的玉树州中心支行,引导金融机构为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环境提供绿色金融的服务,它是根据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的规划,将符合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的一些项目提供生态保护,生态旅游、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等提供绿色信贷的支持。这个绿色信贷的支持包括更低的利率,更多的信贷工具。例如贵州保护红枫湖植树造林项目,林木有7年到10年的生长期,这7到10年的生长期,前面几乎是没有任何收益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绿色金融支持工具采取的是前面7年,不要还本,只要付一定的利息。通过延长贷款期限,一共十三年,把后面五年产生的收益拉长到前面7年里面,解决绿色贷款中对项目收益的要求。

这是一个在传统金融方面没有办法获得融资的项目,我们通过绿色金融的技术设计、工具创新让它获得了7.4个亿的资金,而且利率非常低。

为自然资源投资是碳中和最重要的任务

说到中国生物多样性的融资前景,我认为将会越来越好。因为我国绿色金融的特点,商业银行绿色信贷投资将会是中国生物多样性融资的主要来源。国家的碳减排行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协同作用,支持资金将不断上升。但是我们不能等着它上升,这里面一定有一个共同推进,比如说不断给央行提政策建议,要求把生物多样性的融资更多纳入到碳减排支持工具中去。碳中和难度很大,作为零排放,不仅仅需要减排,一定还需要大量的可以吸收、吸纳碳汇的自然资源。

所以为自然资源投资本身就是碳中和最重要的任务,只有自然资源中的生态系统,比如说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才具有吸纳二氧化碳的作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当然是一个方面,不断培育增加可以吸纳二氧化碳的自然资源,这是实现碳中和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自然资源保护多了,自然我们生物多样性锐减的趋势就可以遏制。

ESG投资,现在不管是证监会还是央行,都在研究ESG的具体标准,ESG投资标准的出台或者ESG热浪将会带动中国股权市场更多资金投向生物多样性保护。现在生物多样性风险已经纳入了绿色保险的内容,绿色保险在生物多样性方面的业务拓展将会保障更多绿色资金进入到中国生物多样性的融资。

绿色保险有两大内容,保险、保费资金投资的绿色化,作为绿色保险,特别是各大保险公司,不仅仅是要开发很多绿色保险业务,保费如何使用也是重要的考核标准。在这种情况下,保费资金的绿色化会给我们生物多样性保护带来一个很大的资金来源,因为保费不要赚钱,它只要保值,所以它要的利率非常低。当然,它是厌恶风险的。

生物多样性保护一定是全球的,当我们保护每一种濒危物种的时候,不仅在中国,因为生态系统的全球性特征,将促进国际资金与国内绿色资金的融合,未来,中国生物多样性融资一定是地方绿色金融资金和国际资金配套,形成更多国际、国内共同的行动方案。

当我们为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设计融资方案时,一定要关注央行的政策,央行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影响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融资前景,因为央行在带动整个绿色金融资金投向方面,它的很多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正在发挥作用。生态环境部应该和央行合作,把需求纳入到央行结构性政策工具之中,因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重要特点就是精准性、直达性,精准性、直达性必须要理解这个目标,这个目标你理解得越精准,越直达,整个货币政策工具发挥的精准直达作用才会更加有效率,所以需要环保和金融双向合作。

这是我今天的演讲,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