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莽莽青山“增绿添金”
发布时间:2023-11-02 13:04:5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admin  点击:8556次

  【经济界面】

  走进福建南平邵武二都国有林场,目之所及的山林间,浓厚绿意铺展而去。参天树木下,一丛丛低矮的植物吸引了记者的目光。

  “这是我们利用林下空间种植的中草药材。”林场场长刘红跃告诉记者,“在森林生态银行、土地流转平台等政策带动下,我们根据林种类型、立地条件、坡度、林分郁闭度等情况,和企业、村集体、合作社等签订了流转协议,在科学培育大径材的同时,将林下空间利用起来。”

  刘红跃口中的“森林生态银行”“土地流转平台”等政策,是南平推动林业改革发展进程中探索出的新思路。近年来,南平探索建立了林下空间流转机制,推进林下空间资源调查、登记发证和信贷支持,筛选录入森林生态银行,建立起林下空间资源数据库。同时,还在全省率先发放林下空间经营权证,有力保障林下空间经营者的权益。目前,南平建立起“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发展中药材种植等产业,带动了农户增收致富。

  不仅是南平,近年来,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蹄疾步稳,各地集体林业发展潜力进一步释放。

  在安徽宁国,“小山变大山”托管经营试点,推动了林业规模经营;浙江、山西等省实施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制度,引导金融资本进山入林;重庆市建立森林覆盖率指标交易机制,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唐芳林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有力有序、纵深推进。各地积极探索、创新作答,努力交出合格答卷,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一组数据展现着改革的可喜成果——全国发放林权证1亿多本;集体林森林蓄积比林改前增加了近39亿立方米,增幅近85%;培育家庭林场、专业大户、林业合作社等林业新型经营主体近30万个;林业产业总产值超过8万亿元,部分集体林业大县农民一半以上收入来自林业……

  我国有集体林地25.68亿亩,占林地总面积的60%,分布在2600多个县,涉及1亿多农户。集体林是提升碳汇的重要载体,是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基础,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

  为了进一步激发集体林业发展活力,更好适应新形势新要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还在持续深化。近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印发,提出了加快推进“三权分置”、发展林业适度规模经营、切实加强森林经营、保障林木所有权权能、积极支持产业发展、探索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等8项主要任务。

  《方案》为新时代新征程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谋划了新蓝图、新愿景。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徐济德表示,下一步,在贯彻落实《方案》过程中,我国将推动完善配套政策,加快研究制定林权管理、森林经营、森林采伐利用、林业产业等方面的政策举措。同时,支持先行探索。除了支持福建、江西、重庆三省市建设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区外,扎实推进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工作,指导福建三明、江西抚州、吉林通化、山西晋城、安徽宣城、四川成都、浙江衢州等7个试点市先行先试,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和模式。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创新,不断为改革积累经验、破局探路。

  (记者 姚亚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