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国大气污染冬季攻坚行动正在推进,围绕大气污染治理,多地采取了限烧限烤限放限熏等举措,对此相关议论也在增多。部分网民对现阶段大气污染治理是否还需要持续攻坚、深度治理,落实相关治理举措是否还需要像前些年那样严格严肃,出现了一些不同的看法。
对网民的各种留言和评论,如果仅从表面上看,很容易把一些群众的不满情绪迁移到大气污染治理相关举措上。但分析网民不满的原因可以看出,多数网民群众的不满因素来自相关治理举措之外一些“不和谐的音符”,是由于对种种治理举措把关不严、附加条款、工作失误和地方相关部门各自为政造成的。类似的实例也有不少。
例如禁燃禁放,是近年每逢元旦春节都是广受议论的话题。有些群众期望在节日期间燃放烟花爆竹助兴,也有很多群众对燃放烟花爆竹不感兴趣表示反对。在很多地方,一个鞭炮问题受多个部门管理:应急管理部门管进,公安、生态环境部门管禁,工商部门管售,乡镇村街管收。尽管很多地方相继发布了禁燃禁放令,但由于政府多部门步调不一致,不到年关不表态,不闹舆情不纠偏,导致先有了进的、卖的,就有买了要放的;等空气质量受到了影响,又出现了禁的和收的。管理者如果九龙治水、朝令夕改,难免受到非议,大气污染治理也很容易在这样的局面中背上黑锅。殊不知,导火索其实应该从政府管理部门工作不协同上找原因。
禁止无餐饮油烟治理措施的露天烧烤,如同近期四川巴中两县等地的城区禁熏腊肉,是近年来大气污染治理中的一项有效举措,受到多数群众的认可。但在具体操作和落实过程中,为什么总是出现认知反复、执行受挫呢?一些地方、个别部门或是个别管理人员在执行相关举措过程中耍一些涉嫌利益输送的小动作,诸如指定购买治污设施、指定购买场所、指定服务对象等。群众执行起来有怨气,又找不到去发泄的具体人,于是就直接归咎于大气污染治理。
大气污染治理是民生大计,表面看有部分群众对空气质量好与孬已经不在乎了,实际上大多数群众对空气质量变化十分在意,并不愿意空气质量变差。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些似乎是大气污染治理举措出了问题,实际上是社会管理过程存在问题。表面看是大气污染治理措施背了黑锅,网民群众有反对意见,实际上是群众对相关举措的附加负担有意见。因此,既不要误认为网民群众对现在的空气质量已经十分满意了,也要直面问题,充分了解网民群众不理解、不支持的真正原因。
大气污染治理不仅要明确污染源头、治理方法和治理责任,还要厘清可能出现的问题、舆情和应对举措。针对网民群众关注的敏感问题,要提前把可能引发副作用、负效能的导火索熄灭,让大气污染治理的好政策切实落实到社会各层面,将失误减少到最低程度。
要充分认清大气污染治理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时刻牢记广大网民群众对更多蓝天的期待,以此坚定不动摇、不松劲的治霾决心。既不要把极少数网民对已出台的大气污染治理举措的片面认知和一时怨气看成是舆论主流,也不能忽略舆情民意。要善于从舆情中发现政府和部门工作不足,对有规律性的,特别是民众广泛关注、涉及传统习俗和地域生活习惯的工作举措,不仅要顾全民生民意,防止相关举措顾此失彼,而且要早安排、长部署、多宣传、善引导。既不要在履行部门责任时缩手缩脚、左顾右盼,也不能各行其是,更不能片面追求部门利益或个人私利。
基层各级政府要善于统筹大气污染治理相关举措,联合作战,合力落实,既要放得了手,也要管得住人、谋得了事儿。充分发挥纪检和媒体、公众的监督作用,严防由于部门履行责任不到位、不严肃、不认真、不廉洁,让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受损失、背黑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