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野生动物的“诗和远方”
发布时间:2024-05-27 20:03:47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admin  点击:1559次

  扑棱棱——随着双手轻轻向上托起,一只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夜鹭,扑扇着翅膀飞向蓝天……

  今年五一,在江边与一只夜鹭意外相遇后,南京江豚水生生物保护协会(以下简称江豚协会)志愿者武家敏的假日变得尤其有意义。从偶遇受困的夜鹭,到联合相关部门携手救助,再到将其放归自然,这背后,折射出公众和社会对野生动物保护的决心。

  南京,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涵养了丰富的野生动植物物种。在这座城市里,为了让野生动物自在栖居,许多人默默守望。除了夜鹭,一个又一个呵护多彩生命的暖心故事生动上演。

  “背包客”跨越山海,只为生命重逢

  “5号跨海成功,到山东了!”

  “5号快到南京了。”

  在南京鸟友群中,“5号”的飞行踪迹,牵动着大家的心。

  鸟友们所说的“5号”是一只黑鸢,去年3月被热心市民救起,送往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野生动物收容救护中心(以下简称救护中心)救护。经过30多天的专业养护,它背着 GPS“小书包”重返自然。此前救护中心已放归了4只黑鸢,因此它被命名为“黑鸢5号”。

  “黑鸢5号”为何特别?因为这个在放归训练中飞行能力明显较弱的“小家伙”,给大家带来了一场生命迁徙的奇迹。

  “其他4只黑鸢放归后始终绕着沿江湿地以及森林、农田等地频繁活动。而它竟赶在夏季前,以单程超3000公里的距离,迁徙到俄罗斯远东地区,成为‘小书包’编队中唯一一只远程迁徙的个体。”看着“黑鸢5号”的迁徙轨迹,救护中心主管陈月龙不禁感叹。

  迁徙路遥远且艰辛,“黑鸢5号”一路北上,随着气温降低,它竟再次折返,选择飞回南京过冬。更令人动容的是,为了尽快到达繁殖地,“黑鸢5号”没有选择在内地绕路,而是直接横跨渤海湾。

  2023年10月15日夜宿黄岛;16日夜宿宿迁;17日到达南京……18日,曾经救助过它的工作人员最终在幕府山见到了这位阔别已久的“背包客”。跨越山海,漫漫旅途,“黑鸢5号”与南京守望它的人们完成了一场跨越6000公里的久别重逢。

  “‘5号’的迁徙之旅,展示了南京乃至中国保护野生动物的成果。南京以及全国各地的鸟友、动物保护志愿者的追踪守护,也充分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在今年爱鸟周南京市开展的“让它去飞翔”黑鸢研究项目启动仪式上,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园长沈志军以“黑鸢5号”为例,为公众带来了生动讲述。

  “微笑天使”遇险,多部门上演生死救援

  南京海底世界救助室,一只受伤的长江江豚曾在这里重获新生。

  “当时江豚协会摄影队员发现,一只江豚尾部伤痕累累,我们判断伤情很可能会威胁它的生命,立刻向南京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站汇报了相关情况。”江豚协会秘书长姜盟介绍。

  于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救援开始了。相关部门组织专家召开紧急会议,研判江豚伤情和救助方案;接着,来自江苏省南京市、镇江市与安徽省马鞍山市的6艘科研监测船、50余名专业救护队员集结到位,第一时间将受伤江豚送至南京海底世界开展救护。

  经检查确认,这只江豚为雌性,约5龄。初步诊断伤病原因为尾鳍和尾柄受杂物缠绕感染,肺部存在一定程度感染,情况较严重。

  “这是全国首个在长江干流针对伤病江豚开展主动捕捞救护的案例。”经过各部门连续6天不间断携手救助,江豚病情暂时得以稳定,听到消息后,姜盟松了一口气。

  对长江江豚的救治仍在继续,不论结果如何,这场“不离不弃”的生死救援值得称赞。更令人欣慰的是,作为唯一一个在市区能观测到长江江豚的大城市,南京对长江江豚的保护行动从未停止: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构建“水上—水下—岸线”三位一体的生态监测网络,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研学活动,让“人豚和谐”的种子根植在更多人心中。

  设立保护小区,让昆虫“国宝”诗意栖居

  “看,这种叶片呈心形的草本植物就是中华虎凤蝶唯一的寄主植物——杜衡。”每年惊蛰前后,走进南京浦口老山林场七佛寺区域,不仅能看见“小虎”蹁跹起舞,更会发现大片杜衡茂盛生长。

  “中华虎凤蝶属于国家珍稀濒危二级保护动物,是环境变化最敏感的指示性物种之一。因为生态优良,老山成为中华虎凤蝶稳定的栖息地,也是南京若干个中华虎凤蝶定点观测点之一。”浦口区林业站站长郑爱春介绍,“为了加强对中华虎凤蝶栖息地以及寄主植物的保护,我们设立了中华虎凤蝶栖息地保护区,面积近200亩。保护区逐步设置护栏网、标识标牌和保护警示牌,架设远程智能语音监控系统,补植杜衡供中华虎凤蝶食用。”

  与蝶同行,还有一场官方与民间携手合作的大保护行动:2016年,国内首家以“中华虎凤蝶”为主题的自然博物馆——南京中华虎凤蝶自然博物馆建成;2021年开始,相关部门携手合作,在老山地区开展中华虎凤蝶栖息地调查工作……

  今年3月,南京市生态文明第一课暨中华虎凤蝶种群恢复与栖息地修复项目启动仪式上,孩子们种下一颗颗杜衡种子,期待给中华虎凤蝶一个“家”。

  近年来,随着南京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东方白鹳、黑脸琵鹭、獐等对生态环境变化敏感的指示物种频频现身,珍稀野生动物选择在宁“安家落户”,南京守护多样生命的触角延伸至各个角落。

  从加强“顶层设计”,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决定》等,到推动“携手保护”,如成立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教联盟、建立生物多样性和环境数据库系统……从官方到民间,从个人到团体,更多人参与野生动物救助中,让南京生物多样性保护更加具象,“生物多样性,你我共参与”的和谐画卷正徐徐铺展。

  夏季来临,“黑鸢5号”再次迁徙北上,长江江豚的观测与救护未完待续,天穹之际、江河之边,无论何时何地,南京关爱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行动都不会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