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日发布的《关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中可以看出,2024年中央财政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资金及农村环境整治资金预算总额达到691亿元。根据入库审核要求,三年未执行的在库项目将自动出库。因此,加快推进中央生态环境资金储备项目入库实施工作,保障项目资金的有效利用,对推动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在项目储备和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亟须进一步优化和提升。一是项目储备质量参差不齐。部分项目在精准性和前期准备工作方面存在不足,导致项目实施过程中调整频繁。二是资金使用效率不高。部分项目预算执行进度缓慢,资金使用缺乏统筹规划,资金精准性和预算执行效率有待提升。三是项目供需衔接不畅。项目储备和资金分配过程中,存在供需不衔接现象,部分项目获得资金的预期性较低,影响了项目的整体推进效率。四是缺乏前瞻性的有益探索。项目谋划时往往过于侧重于解决当前问题,而忽视了对未来潜在挑战的预判和应对策略的制定。项目谋划中对创新性的重视不够,往往沿用传统的治理模式和技术手段,缺乏对新兴技术、方法和理念的探索和应用。
为了进一步提升中央生态环境资金项目储备及实施的效能,笔者提出以下几方面建议:
一是提高项目谋划质量,做到高质量入库。聚焦重点谋划项目,建立和完善全面的项目评估体系,包括制定明确的评估标准和流程,确保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环境效益得到充分考量。在项目规划阶段就充分考虑前瞻性和创新性。深入分析和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和治理需求,强化技术和创新要求,鼓励采用新技术和方法,确保技术方案的先进性和可行性。加强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确保项目启动前具备充分的实施条件和技术路线,提升项目储备的整体质量。
二是优化资金分配方式。完善制度建设、规范资金使用等措施,积极推进项目实施,提前规划和分配资金,确保资金能够及时到达最需要的项目,提高资金精准性。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管,确保每一笔资金都严格按照财经纪律和预算要求使用,防止资金滥用或挪用,提高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效率。探索市场化手段补充财政资金不足,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引导金融资金和社会资本投入到生态环境保护项目中,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生态环境治理格局。
三是规范项目过程管理,具体实施中要细化、调整、跟踪项目入库实施。根据项目实施中遇到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实施方案,确保顺利推进。建立项目跟踪管理机制,对项目入库到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监控,确保项目按计划高效执行。对于发现的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确保项目能够顺利完成。对储备项目进行定期的评估和清理,淘汰那些不符合当前环保目标和要求的项目。
四是建立项目供需对接机制,总结相关试点工作经验。通过建立项目供需对接平台,实现项目储备与资金分配的高效衔接,确保资金精准投放到最需要的项目上。对于预期性较低的项目,应及时调整或优化,从而避免资源的浪费,确保每一项投资都能产生最大的环境和社会效益。坚持试点先行原则,从严把控,对已完成的试点项目进行全面总结,提炼成功经验和教训,为后续项目提供参考,同时为2024年中央生态环境资金项目储备库入库申报及“十四五”经验总结做好充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