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2个多月来,在各地区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物流保通保畅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有效支撑了经济复苏。然而,同为交通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交通仍然处在一个比较困难的境地。
自疫情暴发以来,公共交通客流因疫情大幅下降,公共交通行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压力,公共交通企业也深受影响。
在近期由中国交通报社主办、中国智能交通协会支持的“疫情时代公共交通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线上研讨会上,专家们表示,面对疫情,公共交通行业亟需转型升级,同时也面临着更加广阔的发展机遇。解决问题的出路在于推动低碳绿色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
“智能交通创新融合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驱动力,与公共交通领域有着广阔的合作共享和发展空间。”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理事长李朝晨认为,公共交通企业应利用科技创新成果打造智慧公交、智慧地铁,利用智能手段提供出行信息、拓展生活服务。共享融合交通大数据,建设一体化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全方式、全流程的智慧绿色出行。
目前,一些平台企业加强了与公共交通领域的合作,推动公共交通智能化转型。比如,支付宝利用数字化技术,帮助乘客减少乘车步骤,不断优化乘客出行体验。5月份起,支付宝配合北京、上海、青岛等地完成了乘车码、健康码、场所码三码融合,推出“半屏展示健康码”功能,减少跳转页面带来的不便。
通过与这些企业合作,各地公共交通的数字化、智能化程度大幅提升。北京公交集团总经理助理、财务总监邹艳环表示,北京公交抓好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网络安全建设与管理,实现业务的流程化、标准化和业务管理的全面线上化。深入开展企业数据治理,并依托数据治理推动业务流程优化与管理制度优化。
早在2020年,广州羊城通有限公司即推出了一卡通特种卡健康码核验服务系统。羊城通董事长谢振东介绍,目前,羊城通还开发了点对点的公共交通预约乘车系统等,保障居民安全出行、安心生活。
除了智能化,低碳绿色也是公共交通的发展方向。“城市交通面临从高碳到低碳再到零碳的重大转型。”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节能减排中心副主任余柳认为,推动小汽车向公交、轨道交通、步行、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转变,是交通出行零碳转型的重要途径。需要借助数智化力量,实现交通服务模式的升级和创新,提升绿色出行比例和频次。
“厦门地铁今年首次发行了NFT数字纪念票及碳积分体系,丰富了厦门地铁票种种类。”厦门地铁集团运营中心总经理张涛介绍,厦门地铁不断探索“地铁+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场景,以及地铁公交一体化无接触扫码乘车功能,为乘客打造智能安全便捷的乘车支付生态圈,降低各环节碳排放的同时,也加大了对乘客的吸引力。
公共交通作为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质量也是其发展质量的重要检验标准。围绕这一目标,各地纷纷推行便利化、适老化措施。比如,2020年起,河北沧州公交集团沧州市公交车站全部进行无障碍规划建设。不少地方还实现了老年人敬老卡线上申办、年检、充值等,让老年人少跑腿,提高了群众的获得感。(经济日报记者 齐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