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里的“不死鸟” ——记优秀共产党员、退休教师吴学书
发布时间:2021-05-17 12:49:20  来源:人报融媒  作者:admin  点击:17804次

深山里的“不死鸟”

——记优秀共产党员、退休教师吴学书

传说世上有一种鸟叫不死鸟,它不管烈日炎炎、严寒霜雪,每天都要向着天空飞翔,这种鸟很固执、很执着,它认定的理,一辈子也不会改变。生活中有一种人,为了梦想和追求,执着地用一生去坚守。地处深山僻岭的湖北省黄冈市武穴市余川镇优秀共产党员、退休教师吴学书就是这样的“不死鸟”。

退而不休 发挥余热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2019年8月吴学书刚办理好退休手续,9月1日,组织上找他谈话,说乡村学校需要优秀骨干教师,希望他“退而不休”。面对组织的召唤,吴学书就像战士听到了冲锋号一样,立马打点行装,马不停蹄赶到学校。每天,他满怀激情,抖擞精神,雄赳赳气昂昂走进教室。因为他知道三尺讲台下,有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在翘首期盼。吴学书除教语文外,还教思品(思想品德)、法制、音乐、书法等6门课程。许多人对他说:“你年纪这么大,带那么多课干啥?”他动情地说:“84岁的钟南山院士现在仍奋斗在一线,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还只有61岁,为什么不能站出来为山里娃做点事?”愿将一生“钉”讲台。吴学书为自己一直保持这种状态而感到高兴,因为他感觉到自己内心的宁静。

立志唤醒沉睡的山乡

丹心育桃李,矢志做园丁。弹指一挥间,吴学书从事乡村教育已有45个年头。一路默默走来,一万多个日子与乡村孩子的相伴相守,让他深深爱上了这份平凡而又伟大的事业。

能与乡村教育结缘,还得从吴学书小时候的梦想说起。他的家乡地处鄂东大别山支脉,是有名的“一尖二尖、伸手摸天”的高寒山区。他从小就做着一个美丽的梦:长大后当一名教师,用知识把沉睡的山乡唤醒。1975年,高中毕业后,吴学书开始了梦寐以求的教师生涯,走上了“传道授业解惑”之路,当上了乡村孩子们的“男妈妈”。

每天清晨,山雀还未开喉,吴学书就起床,早早地来到教室门口迎候山娃娃的到来;夜深了,放下备课本,还要精心照料寄宿的孩子们。那时,家住深山的孩子家贫,营养不良,加上地方病严重,孩子们大多心智发育较慢。一名叫刘靖(化名)的孩子6岁半了,生活自理能力欠缺。吴学书就教他梳头、洗脸 、刷牙,每天准备许多手纸,帮他擦鼻涕。一次刘靖竟忘了大便,也忘了解裤带,“悲剧”就发生在座位上了。吴学书发现后,不但帮他洗屎抹尿,还不厌其烦地教他上厕所的方法。有一次,刘靖患了感冒,几天没有上学,吴学书万分焦灼,尽管那几天又是下雨,但吴学书还是坚持每天晚上艰难地冒雨送教上门……冬去春来,一晃就是6年,功夫不负有心人,刘靖变得机灵活泼,吐字清楚,清秀干静,待人有礼,思维能力达到正常人水平,光识字就2400多个,连续3个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数学成绩全班都名列前茅。看到儿子的进步,刘靖的母亲激动地流下了眼泪。

班上有一名叫陈文(化名)的学生,命运很不幸,他的母亲在他他不到一岁就离家出走了,他从未感受到母爱,甚至连母亲的名字都不知道。父亲骑车摔成脑震荡,导致神志不清,重活也不能干,全靠70多岁的奶奶支撑这个家。通过家访,吴学书了解到陈文家境贫寒,当即掏出一百多元为他购买了新衣服、学习生活用品,在学校经常找他谈心,对他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吴老师,您比妈妈还要亲,我永远忘不了您!”这是孩子清纯、善良,内心深处的话。

image.png 

扎根泥土四十载 无怨无悔

三尺讲台一生情。吴学书认为当一名“乡村教师”是最大的幸福,而这种幸福源于他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眷恋,产生了一种奋斗不息的强大力量。一些亲朋好友对吴学书说:“凭你的名声和对教育的贡献找领导调到条件好的学校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每逢此时,他总是说:“如果人人都不愿意在山区当老师,山村的孩子咋办?我是党员,应该起模范带头作用,所以我要留下来!”为了信守诺言,吴学书先后6次放弃了提干调动的机会。他说,要坚守一辈子报效父老乡亲,也从来没有后悔过这辈子做乡村教师。就这样,吴学书一直固执地蹲守在乡村三尺讲台的方寸天地里,任时光飞逝。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从教40多年来,从未向组织伸过一次手,从未要求组织解决任何个人问题。他妻子因患恶性肿瘤,先后在武汉等地做过四次手术,但天不留人,2014年病故,医疗费花去十几万元。许多人建议他向组织反映,但他从未找组织半点麻烦。有困难自己克服,再难也要挺过去。处理完妻子的后事,他擦干泪水,又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中去。他从不利用自己的身份、职务方便,私设课外辅导班,收取补课费;不向学生推销学习资料,从中获取回扣;从不接受家长的馈赠和吃请,从不委托家长做任何超出与教育学生有关的事。

别人发财他不眼红,别人升官他不心动,这就是吴学书做人的底线。

吴学书深知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舞台也就有多大。也许是天道酬情吧!他任教的班级26次获全乡镇统考第一名。在乡村教学点,他还创设了独特的、带有乡村泥土气息的“复式教学法”。他的教学经验得到上级的重视和推广。花香引蝶来。武穴市教育部门2次在他任教的学校召开教学经验交流会。他的经验、论文等文章也在国家、省、市级报刊上发表了1680篇。吴学书在平凡的岗位上演绎出独特的精彩,被国家教育部授予“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黄冈市教育局授予他“师德标兵”,先后4次被余川镇评为“优秀党员”。

深耕不辍 做好传帮带

常言道:舀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为了储备知识跟上时代,变“一桶水”为“长流水”。吴学书认为党员教师应该站在终身学习的高度以适应新的挑战。退休后,吴学书白天在教室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晚上读书到深夜。他知道,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使自己拥有源源不断的知识与智慧“活水”,因此,读书成了他的一种需求,成了他的一种精神寄托。每次外出学习,他也是书不离手,家里的桌椅上、床上、地上到处都是书,凡是到过他家里的人都说他家是“书的海洋”。

他深知,当今时代,知识呈爆炸式增长,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学习是教师提高知识总量,更新知识存量的重要途径。他利用双休日,牺牲节假日,放弃寒暑假,读书写作。他愈是读书,就愈发感到自己知识的浅陋,愈发萌生出一种强烈的求知欲。因此,每天10000字以上的阅读量雷打不动。

“传帮带”也是吴学书的心头大事。作为湖北省骨干教师、高级教师的吴学书有一颗永远年轻的心,始终保持着充沛激情。近年来,他积极帮扶中青年教师,与他们一起研究教学规律,探讨有效的教育方法,并把自己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经验与他们分享。针对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和疑难问题,确定各自研究专题,有分有合逐步解决。两年来,该校已有6名中青年教师在«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专题研究文章16篇,使一批优秀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学校充满了活力与生机。

冲在前 干在先 只因他是一名党员

蓝色的口罩,遮掩了他的脸庞;志愿者的袖章,烫红了他心中的血液。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吴学书挺身而出,主动请缨在自家小区当一名志愿者。每每轮到他值班值守的日子,他总是提前到岗,全力以赴做好居民出入查证识别、劝导提醒、物资传递、小区巡逻、耐心劝返和宣传解释工作。无论是雾气弥漫的清晨,还是寒风刺骨的傍晚,他总是精神抖擞、斗志昂扬地站在卡口上,像大山里挺拔苍劲的“不老松”一样傲然挺立。一整天,渴了一瓶矿泉水,饿了一桶方便面。手冻僵了搓一搓,脚冻麻了跺一跺。

有人问他:“吴老师,你退休了还这么拼,到底图个啥呀?”“我是一名党员,关键时刻不能退缩,不能找借口,更不能当逃兵!”吴学书斩钉截铁的回答用真实的自己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担当。

每当他看到许多坚守岗位的党员教师奔波在防疫第一线的感人场景,一种写作的激情和冲动便油然而生。因此,吴学书又不知疲倦地投入到夜灯下的“笔”战之中。多少个不眠之夜,他先后撰写了《大别山的赤子之心》《他用行动交出答卷》等16篇抗疫专稿。这些文章先后在《人民教育》《中小学党建》等三十多家新闻媒体刊发。由于表现突出,吴学书被武穴市教育局评为疫情防控宣传“先进个人”。

image.png

奋蹄逐梦 丹心向党

一生中追随着梦想永不止步。如今,吴学书又有了新的梦想,那就是让更多的山村孩子沐浴在优质教育资源阳光下。为此,他沿着梦想、追求,带着一颗童心,一份童真,守护着乡村孩子们,用坚守默默践行着自己的教育梦,无怨无悔地痴迷“山村教师”。“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如今,他发扬孺子牛、拓荒牛和老黄牛的“三牛精神”,铆足牛劲向前“犇”,以实际行动为实现新的梦想奔走呼号、继续奋斗、奋勇前行。

“当老师时时刻刻与学生在一起,看到学生的一点一滴变化,感觉这才是在做教育。家长很喜欢我,很信任我,他们把孩子交给我很放心。我觉得当一名乡村教师真得很光荣。”吴学书感慨地说。

现在,他真心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乡村这片沃土,让乡村孩子拥有一个更加灿烂的明天。也许是受吴学书的影响,他带的学生中也有不少优秀的学生选择乡村教师反哺家乡,这让他感受到一种传承的力量。

1621255636397970.png 

老骥伏枥,志在乡村;心中有党,老当益壮。儿子开玩笑地对他说:“爸爸,你现在是越活越年轻了。”是呀,相由心生,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童心不老,浑身充满朝气,精神面貌也就“焕然一新”。

花开向阳,丹心向党。奉献者的足迹永远不会停滞,追梦的人永远年轻。择一事,终一生。吴学书将不忘初心,继续在这片他深爱着的乡村教育热土上发挥余热,因为这份事业里,有融入吴学书血液的责任与使命,值得为之坚守并奉献一生。

夕阳无限好,晚霞别样红。吴学书就像傍晚的天边火一般燃烧的红云,在太阳的映射下焕发出灿烂无比的霞光,光艳亮丽,闪耀天际。(胡鹏 邢军)

人报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