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赛中增本领长才干
发布时间:2024-11-06 15:37:48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admin  点击:1449次

10月15日,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以下简称“大赛”)总决赛在上海落幕。此次大赛是一场融通中外“百国千校千万人”的国际创新大会。大赛以“我敢闯,我会创”为主题,自今年5月启动以来,吸引了来自国内外153个国家和地区5406所高校的514万个项目、2083.6万人次报名参赛。

大赛设置了多个赛道,包括高教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职教赛道、产业命题赛道和萌芽赛道。参赛的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在未知领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在解决问题中实现创新梦想。

其中,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大四学生董冬凭借“烛龙科技——全模态AIGC审核先行者”项目拿到了大赛高教主赛道金奖。烛龙科技,是董冬团队注册的公司名称。10月21日,董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团队基于实验室科研成果,推出全模态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检测工具,能够高效、精准地识别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模态的AIGC内容,帮助政府、企业和个人应对AIGC带来的安全威胁,促进科技向善。

董冬一直是个技术迷。去年AIGC的兴起使他意识到虚假信息、深度伪造等问题对社会安全和信息真实构成了严峻挑战。于是,他与几位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思考如何用“魔法打败魔法”。而此次大赛成为他们将想法落地成实际项目的催化剂。此外,董冬还是浙江大学创新与创业管理强化班的学员。该班级每年从全校除管理学院外各个专业的本科二年级学生中择优选拔40至60人,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新生代创业者。强化班的学习为董冬提供了更全面的视野。

在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中,兰州大学“草地修复——行走高原的生态美容师”项目获得该赛道金奖。项目负责人、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硕士研究生张杭告诉记者,项目团队多年来一直在寻找青藏高原草地退化解决方案。

2023年,张杭正式加入项目团队。在青藏高原地区调研时,她亲眼见证了这里草地退化的严峻现实,并决心投身生态文明建设。项目通过开展乡土草种驯化选育,基于选育物种构建了多物种组配方案,形成了近自然理念的生态修复技术体系,构建起“技术产品+培训推广”的生态修复与牧民帮扶协同模式。

“我们对生态环境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和当地的牧民沟通协调,了解生态系统存在的特点。为了项目能顺利实施,我们不断探索新技术,提升草地修复的效果。”如今,张杭一年中大概有半年的时间在青藏高原,一个月要去三到四次。

“我深刻体会到了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也在创新的实践中不断提升自我。我想努力在科研道路上留下自己的足迹。”张杭表示,在比赛之后,她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继续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的事业。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董泽新关注的是乡村治理。他们团队想用小而美的技术方式,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董泽新表示,他们发现,通过专业社会组织和数智技术赋能,青年大学生可以让自己的能力和乡村治理需求错时匹配,实现乡村治理需求的长期响应和解决。参加比赛的过程,也是团队对已做工作重新整理、深入思考的过程。准备大赛的过程中,除了对已有的技术产品进行多次升级迭代外,团队还多次对参与乡村治理的方法论“推倒重来”。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付智是一名连续创业者。他所在团队的参赛项目获得了大赛总决赛亚军。团队通过专业的调度算法和系统工程,构建算力与电力融合的柔性调度网络,提供低价灵活、安全稳定、绿色低碳的算力服务。付智表示,他们会继续努力,为促进中外科技交流、推动科技进步贡献青春力量。

清华大学教务处副处长胡楚雄说,学校一直积极推动青年学生创新实践,以赛促学。“我有幸见证了学生在参赛过程中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快速成长,深深感到这正是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协同发展的体现。”胡楚雄强调,清华大学会继续努力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让青年敢闯会创、兴业兴邦,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周天华表示,下一步,教育部将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以科技发展、行业产业需求为牵引,强化创新教育,深化创新实践,加快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记者 张盖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