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出海” 如何答好“必选题”?
发布时间:2025-02-25 17:42:21  来源:国际商报  作者:admin  点击:1850次

  近年来,全球能源结构正向低碳和清洁能源快速转型。据国际能源机构(IEA)预测,到205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的总发电量占比将从目前的27%提升到86%,新能源发展势不可挡。

  随着中国新能源产业的迅猛发展,中国已在全球占有重要地位。2023年,中国光伏产能已占全球83.4%,风电产能占比超过60%;2024年,光伏产品出口再创历史新高;氢能及储能技术输出覆盖东南亚、中东、拉美等50余个国家和地区。同时,依托“一带一路”绿色能源合作专项贷款、多边气候基金等政策工具,中国企业在海外承建的集中式光伏电站、离岸风电项目规模屡创新高。中国新能源技术不断进步,为全球新能源发展提供了技术借鉴、经验支持,助力全球能源发展。

  “在全球应对气候危机背景下,很多发展中国家提出雄心勃勃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这为我国企业出海投资提供了很好的政策和市场环境。”绿色和平组织东亚项目副总监张凯表示,中国企业加大海外可再生能源投资是体现“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国际承诺的最佳行动。随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共识的不断深化,发展中国家提出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以及中国经济社会活力的进一步释放,都为企业绿色电力投资出海开辟了新局面。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旭也直言,全球能源低碳转型对中国海外能源投资战略产生深远影响。“当前,全球对能源转型的思考不再局限于应对气候变化,而是从可持续发展视角思考,增加可再生能源投资是破解化石能源供应不稳定、确保能源安全的解决方案。”

  需要看到的是,尽管发展迅速,出海动力强劲,但中国新能源企业出海仍然面临着复杂的挑战。在近日举行的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CEEC 2025)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常务副秘书长蒋赟在接受记者采访表示,地缘政治博弈加剧、市场准入仍存壁垒、企业融资压力增加、本地化运营短板凸显等仍是新能源企业要直面的问题。

  “出海是新能源企业的必选题,不出海就出局。”蒋赟直言,但不能因噎废食,面对重重挑战,可以通过海外设厂等方式来应对,关键是要修好内功。

  如今,中国新能源产业出海已经从产品出海的2.0时代升级到制造出海的3.0时代,如何在当下出海浪潮中练好内功?蒋赟表示,首先要对目标市场和目标行业进行深入了解,包括从当地政府到合作伙伴,再到潜在的业主方、资金方等,有备而去。其次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的力度,保持技术领先,这是未来新能源企业长久应对挑战的关键。再次要做好出海的风险管理,既要在企业内部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又要提前联系财税机构、保险公司做足风险防控,有效规避潜在风险;如果选择海外设厂,就要增强海外本土化运营能力,构建好出海利益相关方的友好网络。最后要做好企业国际化品牌的建设,将互利共赢放在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