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关心的天气预报,在这里“生产”——“探秘”中央气象台会商室
发布时间:2020-07-22 21:27:00  来源:新华网  作者:杨晓冉  点击:407次

 7月22日,大暑节气。清晨6点,中央气象台会商室里,一派火热的忙碌景象,预报员早已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每天你手机收到的天气预报信息,很有可能就是中央气象台“生产”的产品。当前,全国防汛进入“七下八上”阶段,从中央气象台会商室发出的每一份预报、预警,都影响着防汛抗洪工作的部署,影响着千千万万人的生活。

  新的一天从会商开始

  首席预报员马学款6点就已经到岗,忙着调阅各种资料、签发预报、预警信息,为8点的会商做准备。

  眼下,强降雨仍在“发威”。当天的会商,他要连线山东、河南、安徽和江苏等地气象台,与各地沟通降雨实况、预报信息等情况。

  8点整,会商准时开始,几十双眼睛紧盯着墙上的大屏幕。

  “山东已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22日黄淮之间有中到大雨”“江苏今明两天自北向南有一次强降水过程”……听着各地通报的情况,马学款眉头紧锁。

  结合各地的情况和同事们的预测结果,他对未来几天的天气做出预报——

  22日至23日,山东东部、江苏中北部、安徽北部、河南东南部、四川盆地西北部、陕西西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

  24日至26日,西北地区东部、四川盆地、江汉、江淮、江南北部等地还将有一轮较强降雨过程。

  马学款表情严肃,不时在电脑屏幕上对重点区域进行标注。他知道,这个预报结果意味着,未来几天,早已承压多日的长江流域、淮河流域防汛压力仍然不容放松。

  对预报员来说,每天早上8点的会商是一天繁忙工作的小高潮。除此之外,下午4点中央气象台还有内部会商。进入汛期后,要视情况连线地方进行加密会商,跟水利、应急等部门进行跨部门会商。6月以来,气象部门已经与应急、水利等部门会商20多次,为防汛抗洪各项决策提供气象预报信息。

  连线王家坝

  “王家坝气象监测预警中心,可以听到吗?”

  上午10点整,首席预报员陈涛连线安徽省气象台和王家坝气象监测预警中心,进行一次加密的专题会商。

  陈涛是当天值班的“应急首席”。为了应对汛情期间更加繁重的工作,中央气象台实行双首席在岗。

  当前,长江中下游和太湖、鄱阳湖、洞庭湖等持续处于高水位,长江已发生2次编号洪水,淮河已发生今年第1号洪水。淮河流域形势尤其严峻。20日8时32分,“千里淮河第一闸”王家坝闸开闸泄洪,滚滚淮河水流向蒙洼蓄洪区。

  几十个小时过去了,淮河流域雨情水情如何?王家坝情况怎样?后期有哪些情况需要注意?

  在视频连线的另一头,王家坝气象监测预警中心的工作人员把当地最新的情况向中央气象台进行通报——

  “开闸有危险,关闸同样也有危险,需要及时把巡堤人员等转移。”

  “预报显示,上游还有明显降水。我们要关注河道洪水的情况,也要为蓄洪区里抗洪救灾工作提供精细化服务。”

  16分钟的会商,信息量十分密集。陈涛提示当地,未来天气形势比较复杂,要关注可能发生的强对流天气的影响,及时跟进天气变化。

  陈涛说:“现在很多人在抗洪一线战斗。我们尽量提供更准确的信息,降低他们面临的气象风险,成为他们坚强的后盾。”

  “尽全力预报得更准”

  “作为预报员,每次听说气象引发的次生灾害、人员伤亡等信息,心里都非常难过。”陈涛的话说出了气象预报员共同的感受。他说,我国是一个气象灾害比较严重的国家,预报工作要尽可能提升准确性,减少气象灾害的影响。

  很多人会将今年洪水情况与1998年进行比较。“跟1998年相比,我们的观测手段、数值预报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1998年开始从事气象预报工作的马学款感慨地说,现在的预报准确率明显提高,预报的精细化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据了解,现在我国天气预报的晴雨预报准确率达到88%。致灾性比较强的暴雨预报准确率也提高很多,已与世界强国处于同一水平。

  “现在技术条件进步了,但预报压力一样很重。”马学款说,目前中央气象台对3天以内的预报准确度比较高,但中长期降水预报要考虑上下游天气、不同尺度天气系统甚至地形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时效越长,预报的不确定性也会越高。

  马学款表示,现在气象预报有海量的参考信息,预报员要参考各种模式预报的结果,并结合预报员的经验判断对结果进行订正,力求抓住抓准每一次天气过程预报。

  “尽全力预报得更准”,是他和所有预报员共同的心愿。

  新华社记者高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