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技术助力亚洲象成功野化放归
发布时间:2024-08-24 16:25:31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admin  点击:1174次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象谷,是目前国内唯一对公众开放、可近距离观看野生亚洲象的地方,这里有近80头亚洲象出没。8月23日,记者跟随2024年“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来到云南省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西双版纳亚洲象救助与繁育中心(以下简称救助与繁育中心),记者了解到大象野化放归的新消息。

图为救助与繁育中心的亚洲象“小强”和“象爸爸” 。科技日报记者 何亮 摄

今年5月,亚洲象“阿宝”成功放归。“阿宝”是国内第一头进入城市“漫步逛城”的野生亚洲象,被网友称为“逛城哥”。“阿宝”于2018年4月在普洱市思茅区被成功救助,2022年开始进行野化训练,两年之后开始放归保护区。亚洲象保护管理中心监测室主任周晨浩告诉记者,“从监测到的画面来看,目前,‘阿宝’自主采食能力和野外穿行能力都不错,初步判断‘阿宝’已经基本适应了在野外的独立生活。”

放归野外是救助野生动物的最终目标和理想状态。对于大象这种庞然大物来说,让它们回归森林,在全球范围也属于新的尝试。周晨浩介绍,按照现有规范和要求,救助的野象在放归前,救助与繁育中心要进行系统的野化训练,还要监测它们在回归自然后的适应和生存状况。在条件成熟后,救助与繁育中心可以向国家林业部门申请专家评估,判断是否能进行放归。“这个过程相对来说,谨慎而又漫长。”周晨浩说。

当前,周晨浩等亚洲象保护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还在持续关注“阿宝”的野外生存状况。“我们通过项圈、红外相机、无人机、视频监控系统等设备,对‘阿宝’的自由行动进行跟踪观测,确保它能适应保护区的生活。”周晨浩表示,2019年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建立了首套亚洲象监测预警系统,将采集到的亚洲象活动画面发送到工作人员手中,确保工作人员及时掌握保护区内亚洲象的现状。同时,通过人防与技防结合,避免人象冲突的发生。

不过,随着“阿宝”活动范围越来越广,进入保护区的密林深处后,监测难度也变得越来越大。在采访过程中,周晨浩直言,如遇到暴雨等恶劣天气,无人机将无法飞行拍摄,网络信号也不稳定,要想获得“阿宝”在保护区内的实时监测画面将变得艰难。

周晨浩希望,随着科技进步,野象放归保护的监测手段能再先进些,为亚洲象保护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装上“千里眼”,能时刻看到放归野象的生存状态,确保它们尽早融入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