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如何应对焦虑成为青年人热议的话题。从容貌焦虑到社交焦虑,再到学业卷、就业难、恐婚恐育,青年被焦虑和不安裹挟着匆匆前进。他们难以停下脚步,静静倾听内心的声音。浮躁不安的心灵,催促着他们找到自己的人生意义,以丰盈的精神世界对抗内耗,与自我和解。
70多年前,一位名叫冯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尝试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解答青年之惑、回应时代之问。他将哲学原理通俗化,向老百姓特别是广大青年,介绍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解剖当时社会存在的弊病,分析各种不平等现象的根源。他还向青年讲修养的重要性,告诉青年“明白宇宙进化和社会发展的规律,顺势去推动时代的轮子,尽一份‘人’的责任,人生的意义就在这里,人生的最大愉快也就在这里了”。他也力图分析青年烦恼和苦闷的根源,帮助青年明白矛盾根源、探究解决方法。因此,他也被称为青年的知心朋友。时至今日,这种“哲学对话青年”的方式,依然具有借鉴意义,冯定的哲学智慧不仅为青年提供了一种认识世界、认识自己的方式,也为在迷惘中前行的他们指明了方向。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与宁波市江北区联合举办了“哲学对话青年”主题征文活动。活动借鉴冯定亲切对话青年人的方式,邀请青年一起了解和挖掘冯定的生平和思想,感受他的精神和力量。这不仅是一次青年思想的碰撞与交流,更是对冯定哲学思想的传承与弘扬。
哲学固然深奥,但并不神秘,它是“跟平凡的事物和平凡的群众分不开的”,这个观点贯穿在冯定的哲学著作中,他的一生都致力于“把马克思主义哲学送到人民手中”。中央党校科研部杨大志认为,《平凡的真理》一书并未“引经据典”,文字浅显易懂,仿佛是一位长辈在同你谈话,恳切而无教训味,细致而不嫌絮叨,读后使人感奋、令人回味。时光车轮滚滚向前,当你回顾冯定关于哲学的所思所言,仍能感受到最为贴近群众生活、平凡朴实的真理。
据悉,自2024年10月15日活动启动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积极响应,共有318位来自不同领域的青年报名参加,提交了356篇充满思考与洞见的征文。经专家推荐,最终有20篇优秀征文脱颖而出,并在中国青年网“哲学对话青年”主题征文活动专题页面上展示。
数字化孤独、社交焦虑、婚姻恐惧……围绕青年广泛关注的话题,作者们结合冯定的哲学思想,用哲学思维分析社会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在电子科技大学的杨荣所看来,人与人看似紧密的社会联系网络,实质上是一个巨大而空心的结构,人人深嵌其中,人人又都是孤独的异乡人;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吕莹眼中,社交焦虑的本质可以被视为对社会评价的过度关注,这种关注源于个体对外界认同的高度依赖以及自我价值感的缺失;中国人民大学的徐嘉扬察觉到,年轻人婚姻恐惧的思想根源,是单身代表的个人主义与婚姻代表的集体主义之间的一种内在张力……
对于这些问题,他们结合冯定的哲学智慧,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针对数字化孤独,杨荣所认为,我们虽然无法倒转技术潮流的火车头,但是可以利用技术克服自身带来的现代性难题,以线下社交为主、线上为辅,开辟数字交往的“双向道”,让数字自我与现实自我相互建构,避免虚拟与现实的脱节;吕莹提出,解决社交焦虑的第一步是学会与自己对话,这种对话不是逃避现实,而是主动直面内心深处的恐惧与不安,尝试理解和接纳真实的自己;至于如何运用冯定的共产主义人生观来指导我们关于婚姻的实践,徐嘉扬建议,要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看到事物的利与弊:一方面,婚姻伴侣既是互相提供感情支持的爱人与家人,又是同甘共苦的合作伙伴,另一方面,个人在迈入婚姻之前也要冷静理性地考量婚姻可能带来的牺牲与挑战,认真分析后再作出决定。
透过文字,这群青年跨过重峦叠嶂的历史长河,与冯定的哲学智慧相拥。他们用笔记录下思考和见解,从中汲取启迪与力量。我们相信,通过哲学的力量,青年们将能够更好地面对生活的困惑与挑战,为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宁波市江北区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