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梓莹,女,2008年7月28日出生。目前就读于深圳市景秀小学5年级,同时也是郎朗音乐世界优秀学员。她从小非常热爱古典音乐,喜欢听歌剧和创作钢琴曲。梓莹在音乐方面具有一定的天赋,2岁时幼儿园老师在对梓莹的观察日记里写到:“她对音乐非常敏感並且有惊人的记忆力!”刚満5岁的梓莹用双手模仿演奏出老师在教室里弹给孩子们听的钢琴曲《童年的回忆》这另老师非常吃惊。
梓莹从出生就开始聆听古典音乐,3岁开始进行音乐启蒙,4岁进行钢琴和乐理学习。后因她有很强的旋律译音能力,7岁开始接受试听练耳专业学习。2016年她在自已家阳台上观察了三天摆放那里的两盆牡丹花并看着蜜蜂、蝴蝶飞来飞去采集花粉的情景,创作了第一首钢琴曲《牡丹花开》虽没学过作曲但作曲系专业老师评价她的作品非常有中国韵味儿。2017年春节,梓莹刚同妈妈乘邮轮从越南回来,爸爸给她买了一对鹦鹉,她望着这对可爱的鹦鹉,想象着自己和小鹦鹉在越南著名的美溪海滩上翩翩起舞的样子,望着望着灵感来了,于是又创作了第二首钢琴曲《玫瑰鹦鹉与大海》…她同时是一个非常有正义感和使命感的孩子,希望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向在获奖作文《假如我能变》中的开头所述:我有九尺長,身体上还有一对翅膀。
我有个特殊的功能,就是教给孩子们弹钢琴。我随时可以飞到某山区,去完成我的使命。 …我经常白天教孩子们弹琴,晚上还要赶往别的山区。曰复一日,年复一年……这样,我就能教更多的孩子了。…假如我会变,我要变成一架会飞的钢琴,我要飞遍世界各地,让孩子们找到学习音乐的快乐。
学习钢琴的孩子是非常辛苦的,小小年龄就要在琴凳上长时间专心致志的反复练习非常枯燥,随着琴技的逐年提高,梓莹的练琴时间也从开始的1.5小时逐渐上升到每天4小时,假期6小时。这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也是这种刻苦精神让她成为了班级里的“精神领袖”被学校评为优秀少先队员。梓莹是一位心灵手巧的女孩儿,爱好非常广泛,她送给自己8岁的生日礼物是一套从画图、裁剪(有老师指导)到缝纫于一体的服装—墨西哥风情服饰,这套服装的每一针一线都花费了她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共耗时15小时完成。
芭蕾舞也是她从小一直到现在都没有放弃的爱好。乒乓球、游泳、花样滑冰都是她喜欢的体育运动。梓莹从小就积极的参加各种公益演出和社会活动。2014年跟随旅法钢琴演奏家赵苑姣女士赴鼓浪屿音乐厅进行第一次公益演出。2015年受主办方邀请参加深圳市第三届音乐节的公益演出。2016年参加亚洲钢琴公开赛香港总决赛分别荣获自由选取E组及英皇第四级组两个金奖第一名。8月受德方组委会邀请赴德国参加第一届柏林艺术节国际青少年钢琴比赛,获得并列三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各一名)及最佳潜力演奏奖。12月在中科创2016“筑梦之星”琴童选拔赛上脱颖而出,获得全国冠军,完成了与郎朗大师在深圳音乐厅同台演出的音乐梦想。2017年初跟随郎朗大师录制了《鲁豫大咖一日行》和《鲁豫有约》节目,分别在东南卫视和凤凰卫视播出。3月在深圳市音乐厅参与了向市民开放的“音乐下午茶”公益演出。10月受郎朗大师邀请赴美国参加中国驻纽约总领馆在纽约举办的深圳城市推介会。同年因家庭入选深圳报业集团主办的《影像深圳家谱》系列活动,我们一家应深圳晚报记者之邀,在郎朗音乐世界戈宝厅接受采访,此篇报导《郑玉顺家庭:音乐让孩子快乐自信》于12月7号被刊登在深圳晚报上。家庭影像在深圳市博物馆展出。同年梓莹成为深圳都市报小主编,作文《假如我会变》获深圳市中小学生征文大赛优秀作品展刋登于2017年12月22日深圳都市报小主编栏目 。2018年与郎朗大师合作录制《跟郎朗学钢琴》公益教学视频,2月在深圳书城参加了深圳晚8点尤克里里专场公益演出。同年获得第八届施坦威全国青少年钢琴比赛深圳赛区决赛一等奖。第三届维也纳弗尔里希国际钢琴比赛业余组二等奖(一等奖一名)及业余双钢琴组二等奖(一等奖空缺)。2019年跟随郎朗大师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深圳分会场的直播节目。梓莹从小喜欢创作,她从7岁开始至今创作的钢琴曲有《牡丹花开》《玫瑰鹦鹉与大海》《幸福之夜》《森林的悲叹》《小猫》《安魂曲》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