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电影人讲述光阴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1-07-01 07:03:15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admin  点击:8719次

傍晚,天色渐暗,一束光打在白色幕布上,光影跳跃间嘹亮的进行曲响起,一颗大大的五角星跃入画面闪烁,露天电影开始了。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密云区启动“百年征程初心不改接续奋斗”百场红色电影展映周活动,《地雷战》《南征北战》《金刚川》等一批优秀的主旋律影片在公园、社区、民宿村集中放映。密云电影中心还修复了老式放映机,不少珍贵的胶片电影得以露天重映,唤起不少人的美好回忆。

139174053872891456.jpg

超高人气

公园里支起幕布人头攒动

露天电影曾经是一代人的主要娱乐方式,时光飞逝,当年的电影还受欢迎吗?

在密云法制公园里,幕布支起,人头攒动,有回忆过去生活的老年人,也有结伴而来的年轻人。电影即将放映,就连活泼好动的小孩子也安静下来,屏气凝神地等待着幕布上出现画面。

“我们小时候看电影都是露天放映,放映队一来,大家都特别兴奋,尤其是小孩儿追着放映队看电影,很多片子都是看了一遍又一遍。”今年60多岁的冯树文盯着幕布,回忆起从前的趣事。一旁上小学四年级的孙女果果说:“昨天看了《董存瑞》,今天又跟着爷爷来了。”在幕布前面的大舞台上,坐着不少和果果一样大的孩子,他们放下了手机和iPad,露天放映电影的形式,让他们觉得十分新奇。

电影开始了,孩子们看得很认真,他们的情绪也跟着电影里的情节起伏,英雄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孩子们的心中。

与此同时,密云城区的另一个大型公园密虹公园内,正露天放映着另一部经典老片。“这是《突破乌江》。”电影刚闪过几个镜头,坐在头排的吕钦就说出了影片中主角的名字。

吕钦今年已经70岁,听老同事说正在放映老电影,就赶紧跟老伴一起过来。“小时候看露天电影条件比较简陋,村里的空地上支起一块白色床单当幕布,有时候看到一半最紧张的时候银幕突然黑了,原来是换胶片!”吕钦回忆,那时候,还没有到放映的时间,场院里就挤满了人,十里八村的乡亲都会来看,人声喧闹,此起彼伏,呼儿唤母的声音不绝于耳。想起这些往事,吕钦的眼中闪着光。

听说放映活动将持续一周,吕钦直竖大拇指,“明天还来,争取每天都来,回忆青春,感受历史,重温经典。”

修复机器

库房里寻到3000部老胶片

这次展映的老电影,有不少是黑白电影,放映的机器也是老式放映机,两个大大的圆形转轴缓慢转动,一块块方格胶片划过,人们在电影里错乱了时空。

“这次我们特意请回了已经退休的几位技术能手,修复了两台老式放映机。”密云区电影中心主任杨海艳介绍。在密云区电影中心的库房里,有许多宝贝,其中最珍贵的当属3000多部电影胶片。

从1994年起,电影中心历经8次搬家,但这些老片子一部也没舍得丢掉。黑白影片有《地雷战》《地道战》《南征北战》等,彩色影片有《刘三姐》《冲出亚马逊》等。这些珍贵的胶片卷被存放在一个个铁箱子中,整齐地码放在架子上,外面还用油漆印上编号和电影名称等信息以便查找。铁箱子上斑驳的锈迹,讲述着光阴的故事。一个装电影拷贝的铁箱子上,印着一行字——“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

电影胶片有了,还得有放电影的机器。付德顺老师傅正是参与修复老式放映机的师傅之一。对于这满库房的铁箱子,他最熟悉。1976年,刚刚高中毕业的他成为杨家堡村的放映员。那时候放电影,要先坐两个小时的公交车去电影公司租影片,然后再背着几十斤重的放映机跋山涉水,到各个村里放映。“那个年代,看露天电影是人们的主要娱乐活动,特别是在农村,每当听到哪个村放电影的消息,哪怕要走上好几里路,也得抱着板凳、拖家带口去看。”

进入21世纪,数字播放器取代了胶片放映机,电视机的普及以及现代化电影院越来越多,露天电影慢慢退出历史舞台。电影公司也从过去的企业转为事业单位,专门播放公益电影。

借着红色电影展映的契机,电影中心请回早已退休的几位技术能手“复活”了老式放映机,让躺在库房里的红色经典重新与大家见面。

观影方便

村口影院“点映”大片

付德顺告诉记者,当年,最忙的时候每年要放300多场电影。付德顺也因此获得了全国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先进个人称号。随着农村文化惠民工作的不断推进,每个村都陆续配齐了电影设备,也有了专门的放映室,在村里看上一场电影早已不是件难事。村里的放映室,就是村里自己的“电影院”,各式精彩影片都有,村民还能自己“点单”放映。

“这是建密云水库时的真实镜头,当年我爷爷就是建设者中的一员。”在溪翁庄镇石马峪村文化服务中心,正在播放纪录片《建设密云水库》,有村民在电影画面中看到了自家长辈。60多年前,为解决潮白水患,一座超大型水库拔地而起,一年拦洪两年建成,创造了水利奇迹。二十万人奋战的热烈场面,至今仍口口相传。电影中心将纪录片《建设密云水库》交给院线公司转换格式,转换后的影片在全区数字放映厅和流动设备均能播出,让更多的人看到了那个“战天斗地”的场景。

在密云农村,河北梆子十分受欢迎,不少村民都是忠实的戏迷和票友。近年来,也曾有剧团到乡镇、村庄登台表演,但远远不能满足村民的需求。了解到村民的需求,密云区电影发行放映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和院线联系,提出能否找到戏曲影片的片源。由于戏曲片源较少,电影中心工作人员一家一家地与院线公司联系,终于找到了相关片源并及时拷贝给各村数字放映厅。

据介绍,密云区现有放映设备361套,每年放映公益电影近15000场,放映的影片不仅有平常难得一见的老电影,也有院线最新的人气大片。“电影中心定期和院线公司选取制作精良、市场反响佳、弘扬正能量的优质片源,具体放映片单依据不同时间节点以及群众的需求调整。”杨海艳说。坐在家门口宽敞舒适的数字影厅里,看着自己喜爱的影片,村民开心地说:“咱家门口就有‘电影院’,一点不比城里差!”

本报记者王可心通讯员何东翔

本报记者王海欣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