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行业壁垒,加速CCUS规模化发展
发布时间:2024-07-04 17:29:18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admin  点击:1495次

  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启动第三批中央企业创新联合体建设,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重点领域,在工业软件、工业母机、新能源等方向支持中央企业续建3个、新建17个创新联合体。其中,中国石油和中国华能共同牵头成立CCUS创新联合体。

  为什么要成立CCUS创新联合体?未来有哪些规划?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华能有关负责人及其CCUS团队成员。

  集成碳捕集、封存等环节助力碳中和

  当前,我国资源禀赋和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碳排放强度高,减排难度大。CCUS技术则集成了碳捕集、运输、利用和封存等多个环节,能从源头上大规模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对于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华能是我国最早开展CCUS捕集技术研发和工程示范的单位之一。

  最近6年,在中国华能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郜时旺的带领下,团队经过反复实验,摸索出可以一次性脱除电厂烟气中的多种污染物的有效方法,即低温氧化吸附(COAP)技术。2021年5月,多种污染物近零排放中试项目,在华能岳阳电厂成功通过验收。随后在2022年和2023年分别建成了全球首个燃气和燃煤烟气污染物近零排放应用示范,实现了污染物从“超低排放”向“近零排放”的技术跨越。

  “COAP技术是世界首创、中国华能原创的烟气污染物综合治理技术,具有技术路线新、脱除种类齐全、脱除效率高、二次污染物少、资源化程度高、综合效益高等特点,能够一次性将多种污染物全部脱除,实现近零排放。”中国华能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温室气体减排部汪世清博士介绍道。该项技术不仅适用于燃煤机组烟气污染物治理,还可以用于垃圾焚烧、生物质电站、钢铁水泥工业窑炉、化工尾气控排等多个领域。中国华能COAP技术在2023年被中关村论坛评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五项科技成果之一。

  在二氧化碳利用方面,郜时旺介绍:“我们在上海12万吨/年碳捕集示范工程中,将捕集的二氧化碳产品用于焊接保护气,实现了二氧化碳再利用。在甘肃陇东150万吨/年CCUS全流程示范工程中,采用大规模咸水层封存、二氧化碳驱油利用等形式,实现二氧化碳封存,同时推动创新联合体单位成果转化应用。”

  另外,在建筑领域,二氧化碳可以用于制造某些建筑材料,如混凝土,通过矿化作用将二氧化碳永久固定在建筑材料中;在农业领域,利用二氧化碳气肥技术,增加种植大棚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提高农作物的生产效率;在人工生物合成方面,利用微藻等生物进行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并将其转化为生物燃料、食品、饲料等高附加值产品;在合成新材料方面,可将二氧化碳转化制造高附加值的新材料,如甲醇、碳纳米管、石墨烯等。

  以创新联合体加速产业发展

  郜时旺表示,我国CCUS项目目前还存在研发周期长、投资规模大、运营成本高等问题。

  为破解CCUS产业化发展瓶颈,在国务院国资委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石油和中国华能共同牵头成立“体系化、任务型”的CCUS创新联合体,引领我国CCUS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国内最早开展二氧化碳捕集和二氧化碳驱油封存的企业,我们和中国石油正在共同建设华能陇东能源基地全球规模最大的燃煤电厂150万吨/年CCUS示范工程。”中国华能有关负责人介绍道,未来将以该示范工程为牵引,长期目标是构建千万吨级CCUS产业化能力。

  “我们将联合中央企业、地方国企、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针对CCUS产业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和短板弱项,以二氧化碳低成本低能耗捕集、超临界安全输运、大规模高效利用、长期稳定封存为技术攻关重点,着力搭建上中下游全产业链联动平台。”中国华能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接下来,CCUS创新联合体由中国华能牵头组织实施碳捕集和产业政策,中国石油牵头组织实施输运、利用和封存等工作。

  CCUS创新联合体的成立,将有助于打破技术与行业壁垒,推动示范工程建设,促进产业政策及标准落地,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突破“捕集—输运—利用—驱油封存”核心技术卡点,加速CCUS规模化、商业化发展。

  谈到CCUS创新联合体未来发展,中国华能提出,坚持“体系化、任务型”的组织定位,全面开展关键技术和重大任务攻关,以产业链、供应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为纽带,提升我国CCUS技术产业化设计、建设和运营能力。同时,发挥好供给侧和需求侧联合优势,发挥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潜力,持续开发新一代低成本、低能耗CCUS技术和负碳技术,充分发挥技术交流、资源共享平台作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成果转化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