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小沙棘”,背后能孕育出多大的产业?
在辽宁阜新科尔沁沙地上,一片片沙棘林枝繁叶茂,一串串金黄色的沙棘果挂满枝头。阜新位于科尔沁沙地的南缘,作为阻挡沙地南侵的重要屏障,多年来通过大规模种植沙棘,有效地遏制了土地的沙化,小小沙棘让荒漠“披绿生金”。
“沙棘产业是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积极实践。”国家林草局原荒漠司副司长、中国治沙学会副会长兼沙棘专委会主任委员胡培兴在沙棘大健康产业峰会暨专家论坛上表示,在荒漠化防治领域,沙棘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根系发达,能牢牢锁住土壤,减少风沙危害,被广泛用于防沙治沙、水土保持,为“三北”工程的实施做出了很大贡献。
“我国是世界上天然沙棘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也是人工种植沙棘面积最大的国家。”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国际沙棘协会常务理事吕荣森认为,“沙棘是大自然的神奇馈赠,我国可种植范围广泛,自我繁殖能力很强,适应力强,保水功能强大,是防风固沙的优良植物。沙棘的固氮能力是大豆的两倍,可以很好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与柠条、沙柳等相比具有很强的优势。”
国际沙棘协会(中国)沙棘企业联合会理事、东宁药业董事长孔东宁说,“沙棘果实含190余种活性物质,维生素C含量是苹果的120倍,黄酮类化合物是心脑血管的天然守护者。通过‘农户种树-企业收果-碳汇变现’模式,开发沙棘产品,可以带动当地农户增收致富。”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经过加工的沙棘叶可生产沙棘茶叶、花青素、饲料等产品,给当地农民带来了经济收益;在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合奇县,探索出的“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路径,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目前,沙棘已成为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和西南等地区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乡村振兴、增进民生福祉的优良树种资源。
《全国沙棘资源本底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沙棘林面积总计1910.44万亩,其中人工沙棘林面积达1058.35万亩,占全国沙棘林总面积的55%;我国年加工利用沙棘果实8万至10万吨,各类沙棘产业年总产值240亿至260亿元。
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大力推进沙棘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鼓励开展有关沙棘产业发展、沙棘种质资源保护技术研究、沙棘水土保持功能研究等相关方面的合作与交流,支持和参与沙棘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相关工作。同时,合理规划碳汇林建设,完善市场机制,延伸沙棘碳汇林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