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黑科技”助力南极考察
发布时间:2024-11-02 21:15:45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admin  点击:1426次

11月1日,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在广州启程。由中建三局联合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国极地研究所)自主研发的极地科考增压建筑再次出征,前往海拔4087米的南极昆仑站,用于科考人员工作生活环境的改善,并开展新的试验研究。

出征仪式现场。受访单位供图

南极昆仑站是中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坐落于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A地区,这里自然环境极为恶劣,极寒、极夜、干燥、低气压、辐射强烈等,被称为地球上人类“不可接近之极”。

为解决冰穹A区域低温、低压、缺氧环境下科考队员生存保障问题,此次投入使用的极地科考增压建筑针对南极昆仑站极端自然地理气候环境进行研制。其可抵御室外-90℃极低温,将海拔4087米的昆仑站室内环境调节至“类平原”相当水平,可有力保障南极昆仑站开展各项科考任务。

极地科考增压建筑。受访单位供图

“极地科考增压建筑由三个典型模块单元组成,在基于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试验单舱的基础上进行深度迭代研发。”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兼中建三局研发总监张琨介绍,该建筑在极端环境下可实现快速拼装并开展试验,满足本次昆仑站全体科考人员入住。使用极地科考增压建筑,室内温度可达25℃,气压接近一个大气压(等效海拔1500米),极大改善科考人员的工作、居住条件。

据介绍,极地科考增压建筑可提供6到10人的住宿,能够消除昆仑站高海拔长期低压、缺氧的自然环境带来的高原反应,还具备智能化运行的功能,突破了舱体结构轻量化、超高性能保温、机电系统防寒和南极内陆条件下舒适性室内环境营造等技术,全新设计了在低温条件下可实现快速拼接的高气密性接口,可满足未来科考站规模化拓展。此外,室内抑制异味的卫生间也首次应用在此次极地科考增压建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