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开发出新型铝基跨尺度3D制造技术
发布时间:2024-11-13 16:54:39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admin  点击:1921次

记者12日获悉,西湖大学未来产业研究中心、工学院文燎勇课题组成功开发出一种新型铝基跨尺度3D制造技术,为柔性电子、光学防伪和光电集成等领域带来全新的发展契机。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刊发在《自然·材料》杂志。

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采用自主研发的3D压印设备对10厘米见方铝片进行至少3次“盖章”(压印)加工:首先,在铝片上形成纳米级图案,数千万个直径约100纳米的小孔规律分布;随后叠加微米级图案,小孔直径跃升至10微米;最后再叠加更大尺寸图案。

实验室自研铝基跨尺度3D压印设备。西湖大学供图

“金属材料在加工变形后,力学强度和硬度都会升高,这样便能够让压印结构在后续的压印过程中高保真地保持原形貌。”文燎勇介绍,课题组利用铝金属在加工过程中所展现出的硬化效应,确保了纳米-微米-宏观结构的一层又一层连续压印过程中,各个尺度的精密结构都能精确地保留下来。在多层压印之后,课题组采用阳极氧化方法调整第一层纳米结构的直径、深度和形貌。通过调配不同成分的电解液,研究团队能够精确控制这些纳米孔的特性。

此外,研究人员通过在纳米孔中填充碳纳米管、半导体、金属及高分子等多种功能材料,赋予跨尺度结构更多的功能,比如实现光电探测、触觉传感和光学防伪等功能。

文燎勇介绍,这项铝基跨尺度3D制造技术通过多层压印和阳极氧化的创新结合,实现了对纳米、微米和宏观多个层面的自定义设计和精细调控,展示出极高的灵活性和精确性。这一技术在多种器件制造方面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例如,在智能穿戴设备的传感器制造中,高精度跨尺度制造技术能够将不同结构需求的传感器件集成在一起。

该技术具备高度个性化定制的能力,非常适合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针对特定的应用场景和功能需求,可以让人工智能先完成结构和材料的智能化设计,再由铝基跨尺度3D制造技术精准实现,从而有望将柔性电子、光学防伪以及光电集成等诸多领域带入高度智能化和定制化的时代。”文燎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