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能灌、涝能排,数千亩的高标准农田连成一片;智慧网、大屏幕,汇聚田间地头多种信息;病虫害、在线诊,让农产品增产又提质……在“福建粮仓”浦城县,当地以数字化综合服务打造智慧农田系统,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收获时节,走进浦城县仙阳镇的谢华安院士工作站,种粮大户钟安森没有下田,而是在大屏幕前查看农田的各项数据。土壤的湿度、电导率、pH值,还有水稻生长“三大参数”——氮磷钾含量,只需在屏幕上的智慧农田系统轻轻一点,农田状况即可掌握。
“以前,很多农民在种植过程中,只能凭借经验,观察水稻的生长状态进行施肥,这样做具有滞后性。有的稻苗会因为土壤中某些元素的缺乏或者过量,长得不好,如果盲目地再次施肥,可能造成浪费、影响长势。”钟安森说,根据系统测量的数据精准施肥,不仅能节约成本,还能减少肥料对水体的影响。
“呐,这套系统的功能还不止这些。”说罢,钟安森两指一划,打开了虫害监测模块,大大小小的虫子出现在屏幕上。“这是隐翅虫,系统能直接监测识别田间的虫类,根据数量发出预警,并且针对性地给出防治的方法,我们也能通过系统直接呼叫农技专家,在线问诊。”钟安森说,系统收集到的数据,为问诊专家提供了更准确的判断依据,而且在线问诊省时省力省钱省心。
在智慧农田四周的小道上,每隔一段距离就能看到装着摄像头、捕虫灯等设备的铁杆,旁边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浦城分公司的工作人员正在进行设备维护。
“这一根杆子就集成了全景摄像头、近景摄像头、水质监测站,大到一片田,小到一穗稻,我们都能看见。再配合土壤传感器、智能气象站、虫情测报站等物联网设备,农民朋友可以对气象、水质、土壤墒情、苗情、虫情和灾情等信息了如指掌。”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浦城分公司智慧政务分局分局长陈长博说,100余台设备分布在千亩田间,无形中铺开一张“大网”,时刻关注着水稻生长的一举一动。
“我们在全省范围内率先探索智慧农田建设,以先进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更好地服务当地水稻生产种植。”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浦城分公司总经理郑欣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