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国游”从“爆红”走向“长红”
发布时间:2024-10-21 19:50:43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admin  点击:1810次

  不久前,在浙江德清参加一个研讨会时,我在现场做了一个调研,题目是:今年文旅市场最大的亮点是什么?100多名文旅从业者和研究者,都谈到了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中国文旅更加“国际范儿”了。

  的确,当你在中国各大景区游玩时,会发现身边常见外国游客的身影。全球范围内,“中国游”掀起一波又一波热潮。在海外社交媒体上,“China Travel”(中国游)成为大热话题,不少海外网友创作的中国旅游短视频播放量高达上亿次。这些“流量”迅速转化成了“游客量”——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外籍人员来华观光休闲的人数同比增长了4倍。

  “中国游”为什么“爆红”?

  政策措施是最大的推动力之一。在连续宣布扩大出境团队业务国家规模,扩大免签国家范围,发布72小时、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推动跨境支付便利化等一系列组合政策推动下,去中国“说走就走”成为现实,外国游客“中国游”便捷度大幅增加。

  中国旅游行业推出的一系列优质服务,也是吸引外国游客来华的一大因素。近年来,各地旅游部门和景区管理团队在“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做了大量优化升级,完善各项配套措施,安全管理水平也明显提升,让外国游客来得顺心、游得开心、住得放心、买得舒心。比如,扫码支付,素被称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从只能绑定国内银行卡到允许绑定境外信用卡,再到可用外国电子钱包扫码付款,种种优化,让外国友人移动支付无比“丝滑”。

  与此同时,一大批优质文化产品走向海外。《只此青绿》在新加坡、土耳其、俄罗斯等国家接连上演,《黑神话·悟空》上线后火爆全球,以网络文学、网络游戏为代表的中国数字文化产品不断出圈,让全世界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海外民众在体验中国文化产品的同时,也希望来中国实地“打卡”,这大幅提升了中国旅游的吸引力。

  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也是展示国家形象、增进文明互鉴的重要窗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扩大国际人文交流合作,还要求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对文化旅游行业而言,“中国游”的火热,不只是增强行业经济效益的一次契机,更应站在增进中外文化交流合作的高度乘势而上,通过打造文化旅游高水平活动、丰富文旅产品供给等方式,推动“中国游”从“爆红”走向“长红”。

  要做到“长红”,必须持续打造各类旅游消费新场景,让“中国游”时刻保持新鲜感。比如,培育餐饮消费新场景,鼓励因地制宜挖掘地方特色美食资源,支持餐饮消费智能升级;再如,深化旅游业态创新,积极发展冰雪旅游、海洋旅游等,鼓励发展旅游专列等旅游新产品。

  提升中国文旅行业的“质感”也至关重要。就现状来看,文旅行业的升级,主要来自“两道融合”,一是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二是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因此,要从文旅技术和文化传承创新方面下功夫,不断提升文旅产品科技含量和文化特色,让“中国游”更加“走心”。

  做好文旅产业,根本在人。旅游业发展,人才是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因素。技术变革与业态融合的行业趋势,对文化和旅游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从现状来看,我们亟待培养一批与现代化、国际化、品质化旅游服务相适应的管理人才和服务人才。有了人才,中国旅游的“长红”就具备了最根本的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