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家中常备药的说明书刚被修订,专家提醒…
发布时间:2021-02-20 02:09:49  来源:央视网  作者:admin  点击:9320次

央视网消息(记者 张恪忞):国家药监局于2月18日在其官网发布公告修订六味地黄制剂说明书。公告指出,根据药品不良反应评估结果,为进一步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对六味地黄制剂(包括丸剂、胶囊剂、片剂、合剂、煎膏剂、颗粒剂)说明书【不良反应】【禁忌】和【注意事项】项进行统一修订。

六味地黄制剂说明书修订分别针对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两类。在非处方药说明书修订要求中指出,【不良反应】项中应包括:腹泻、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胃肠不适、食欲不振、便秘、瘙痒、皮疹、头痛、心悸、过敏等不良反应报告。在【禁忌】【注意事项】项的修改要求中均提及过敏者用药安全。

作为中药经典名方之一的六味地黄丸,其滋阴补肾之功效为大众所熟知,一度被称为“家庭必备补药”。这类“补药”到底该怎么吃,能不能长期吃,哪些人群不宜服用?央视网记者专访北京医院主任药师杨莉萍为大家解疑释惑。

“补药”的由来

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酒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和泽泻六味中药组成,其特点是“三补三泻”,以补为主。杨莉萍解释说,“三补”分别由熟地黄、山茱萸和山药三味药来补肝阴、脾阴和肾阴;“三泻”则分别由牡丹皮、茯苓和泽泻三味药来泻肝热、脾湿和肾湿。其中补药的用量重于泻药,故以补为主;肝脾肾三阴同补,补肾阴的熟地黄用量是山茱萸与山药之和,故以补肾阴为主。所以,六味地黄丸主要有滋补肾阴的作用,适用于肾阴虚的患者。

六味地黄丸的组方是宋代钱乙在东汉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肾气丸的基础上减去两味药后形成的,将原本的温补肾阳的药变成了滋补肾阴的药。其初衷是用于先天不足、发育不良的小儿五迟之证,即“肾怯失音,囟开不合,神不足,目中白睛多,面色白”等证。此后,六味地黄丸才逐渐成为滋阴补肾的祖方。现代医家主要将六味地黄丸用于治疗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耳鸣耳聋、手足心热、口燥咽干、牙齿动摇、足跟作痛、小便淋沥以及小儿囟开不合等肾阴亏虚之证。

用不恰当或“越补越虚”

杨莉萍表示,健康人群如没有明显肾阴虚的症状,没有必要服用六味地黄丸,更不应该长期服用。

对有明显肾阳虚症状的人,已经出现腰膝酸冷、喜暖畏寒等症状,更不建议服用六味地黄丸,以免加重病情。不少人把六味地黄丸当成“补肾秘方”或用于日常保健长期服用,容易“越补越虚”,一些症状越来越重,甚者还会出现肠胃问题。

专家指出,想知道能不能用六味地黄丸,首先要判断自己是不是阴虚,可以先看舌头,如舌质红、经常口干舌燥;再看是否常有潮热、盗汗、失眠、头晕、腰膝酸软的症状;有条件的可以看脉搏,是否脉细且跳得快。有了这些肾阴虚的体征和症状,才可以用六味地黄丸。即使适合吃,也应戒烟戒酒,少吃刺激性食物。

六味地黄丸感冒患者慎用

相较之前的六味地黄丸说明书,对于感冒患者用药说明的表述由原来的【禁忌】项中“不宜在服药期间服感冒药”调整为【注意事项】项中“感冒患者慎用”。杨莉萍表示,按照中医理论,六味地黄制剂过于滋腻容易滞留外邪,违背解表散邪的感冒治疗原则。感冒治疗的关键在于打开毛孔、发汗散热。但六味地黄制剂的作用则是以“收”为主,这与中医感冒治疗思路和方向都背道而驰。

因此,人在感冒阶段,即使有肾阴虚,也要暂停服用六味地黄丸,待外感症状解除后再用。

还有哪些人群不宜服用六味地黄丸呢?杨莉萍表示,中医治病是需要辨证论治的,而且“辨证先辨阴阳”。例如肾虚证,又分肾阴虚和肾阳虚。肾阴虚的人可表现出缺乏津液滋润的症状,如口干舌燥、皮肤干燥、腰膝酸软、形体消瘦、五心烦热、潮热颧红、耳鸣、夜间盗汗、舌红少苔、脉虚细又快等。肾阳虚的人则表现出畏寒怕冷,手脚冰凉;尿频,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色偏淡、嫩,脉象偏沉缓。症状与肾阴虚完全不同,所以,肾阳虚的人是不应该吃六味地黄丸的。因为六味地黄丸不仅不补肾阳,还消耗肾阳,用后患者肾阳虚的症状还会加重。

另外,肾阴虚但脾胃功能不好的人,有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胸闷食少、便溏腹胀、舌苔偏厚、痰湿偏盛等症状,也不宜服用。因为六味地黄丸中的地黄、山萸肉等过于滋腻,服用后会妨碍消化功能,也可能会加剧大便溏稀的症状,因此不建议服用。

还有,健康人群不需要服用。虽然六味地黄丸有补肾的作用,没有明显肾阴虚症状的健康人在短期内服用可能也不会有什么副作用,但是长期服用可能会出现腹满、便溏、食欲不振等不适。

最后注意,六味地黄丸不能与利福平同服。因为山萸肉含有大量有机酸,会增加利福平对肾脏的毒性。(校对 陈延辉)